[首页]-> [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博物馆]->在记忆与现实交融中感悟“年味”的本真 |
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
|
1
在记忆与现实交融中感悟“年味”的本真 2025-01-17 在记忆与现实交融中感悟“年味”的本真 □张艳梅 《印象春节: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李浩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是时间的分界线,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承载着人们对于四季轮回、家人团聚和新春期许的独特理解。这一节日,根植于农耕文明,与“春日将至”“除旧布新”“祈求丰年”等象征意义息息相关。多重文化意义的叠加,让春节成为超越国界的文化符号,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普遍追求。 由作家李浩主编的文学作品集《印象春节: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以下简称《印象春节》),收录了26位作家关于春节的讲述,通过文学大家的个体记忆再现春节的丰富样貌。莫言以童年回忆铺陈乡村过年的淳朴与生动;斯诺通过外来者视角描绘了大理春节的异域风情;尹学芸追溯“年”的由来;胡学文写剪窗花、贴春联、挂灯笼、晒干货、炸年货,从腊八粥写到元宵节;王祥夫从小年祭灶君写到大年初二的小米捞饭素饺子;李浩从1971年春节出生写到2020年那个特殊的春节……这些文字内容,引领我们穿梭于熟悉与陌生之间,在熟悉的生活场景里捕捉到别样的细节,从而滋生出些许陌生感,又于那若有若无的陌生氛围中,意外地触及源自灵魂深处的强烈共鸣,让我们对春节的感悟愈发深刻。 《印象春节》中有我们共同的生活烙印、成长记忆和情感牵绊。作家从外部环境的渲染写起:冬日渐寒、街头张灯结彩、人群熙攘备年货……接着转向对家庭空间的内部描绘:全家置办团圆饭、孩童欢笑与长辈叮咛等。在时间的潮水奔涌里,总有那么一些瞬间,人们停下匆匆忙忙的脚步,拥着尘世的火热,与家人安静相守。作家们写节日前的满怀期盼与除夕夜的欢声笑语,进而在大年初一的清晨,推向了对万象更新的精神体悟。从宏观景象到微观细节,再推抵到情感与精神层面,沿着时间的轨道,走进“过年”的多重场景,春节的仪式感得以在情感内核里逐步加深。这种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的讲述,彰显了春节在传统文化中既具有外在的绚烂喜庆,也蕴含着家庭亲情、民间礼俗内在传承的双重功能,不仅赋予春节一种“年俗画卷”的形式美感,还有珍重家人团聚与世代相守的深厚情感。 《印象春节》中有质朴的人间烟火,也有浪漫的烟火人间。讲起童年往事,讲起亲人相聚,作家们娓娓道来,春节作为文化记忆符号就被注入了独特的生命旅痕和情感体验。故乡触手滚烫,亲人善良温厚,“鞭炮声声犹如冬夜里盛放的花火”“新春的灯笼在寒风中摇曳,照亮街头巷尾的欢喜”,这些具有浓郁感官色彩的画面,营造出传统节日氛围的淳美与庄重;另一方面,在家长里短的细碎描述中,寻常的皱纹白发混合着浓烈的烟火气息:写长辈熬夜包饺子时的朴实温情,写孩子们参与贴春联和踩街时的稚气天真,这些生活场景,拉近了读者与作家的距离,使文字里的情感体验更具真实感、认同度与亲和力。 《印象春节》中有我们熟悉且眷恋的声音、色彩和味道。作家选取公共意象来表达独特的个人情感。红灯笼、红对联、红窗花以及孩子们穿戴的新衣服,都有着辞旧迎新、驱除晦暗的象征意义,呼应了国人对吉祥如意的古老信仰。鞭炮与烟花同样是作家反复书写的重要意象,鞭炮声声象征驱邪避凶、赶走过去一年所有烦扰的祈愿;烟花炫目寓意着转瞬即逝的时间,让人倍加珍惜和家人一起度过的除夕良宵。 《印象春节》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也是研究民间文化、节日传统与现代变迁的重要参考文本。节日不仅仅体现在不同的庆祝形式上,更是凝聚文化与情感共同体的重要路径,是我们理解自身文化认同的钥匙。此外,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作家,展现了春节在不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体现了作家们关于节日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思考。 《印象春节》还关注到了时代变迁与传统礼俗之间的关系。有的作家沉湎于儿时过年情景的回忆,踩街舞龙,贴年画,祖父书写对联,除夕夜鞭炮齐鸣,这些场景既是个人经验的书写,也是时代记忆的延续;有的作家聚焦当代社会背景下的春节新变化,如电子红包的兴起、各种线上问候的便捷等。过去与当下遥遥相视,深藏心底的记忆与不断迭代的变迁默默对照,不仅写出了春节文化历久弥新的韧性,也在微观层面上勾勒出每个家庭、每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适应与选择。多位作家写到春节的起源,将其与“祭祀”和“祈岁”相连,从历史视角探讨春节的伦理和社会功能,挖掘春节传统的深厚积淀,也让读者重新认识到节日背后的文化哲学内涵。 《印象春节》既是一部关于春节的文学实录,也是对节日文化的一次系统梳理。全书把春节这一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带入具有典型文化意蕴和温情记忆的文学空间,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年味”的怀想,也昭示出春节背后所凝聚的家国情怀与人伦价值。当下,许多传统节日逐渐面临形式化和商业化冲击,但真正能让人感受到“过年”的氛围,还是阖家团圆、围炉夜话、相聚守岁的温暖瞬间。《印象春节》既弥补了人们对传统年俗的集体怀念,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感悟与传承春节文化的契机:节日的仪式不仅仅关乎形式,更在于人们对家人团聚与情感延续的体认。在喧嚣与流动的现代生活中,这些珍贵的“印象”,让文化的根脉得以赓续,让节日的意义得以传承。 (作者系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据中国作家网-文艺报 |
||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