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文艺]->生命档案(连载1-山西王怀秀)

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1

生命档案(连载1-山西王怀秀)

2025-01-14

生命档案(一)

—穿越时空隧道

王怀秀著

自序

本丛书以知轩老人做梦的方式对生物学知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科普介绍。

为什么要采取做梦这种方式呢?

通过做梦这种方式,可以使书中的主人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活动的范围;可以使书中的主人公不受行为方式的限制,增加探索知识的手段。这样,使得本书能够对生物知识进行广角度的介绍。

通过做梦这种方式,还可以将主人公的活动赋予情节。这就使得本书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这样,或许可以起到提高兴趣和增进记忆的效果。

作者在编著本丛书过程中参考了初中、高中生物学教材、大学生物学教材《普通生物学》、课外读物《动物趣谈》、《植物大观》、《十万个为什么》动物分册和植物分册、《微生物猎人》、法布尔的《昆虫记》和《科学的故事》以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等著作,对生物学知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适合中学生作为生物学课外读物。

人类是高度进化的生物,是生物金字塔的塔尖。以人类健康为主题的医学科学是在生物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从人类传染病来说,没有微生物学的开拓和进步,人类就不会认识传染病的元凶;没有微生物产生的抗菌素,人类就不能有效控制致病细菌;认识不到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媒介,人类就不知道如何切断疟疾的传播途径……一个医学工作者,不论他是临床医生,还是医学科学工作者,假如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基础,他就会从不同于别人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这样,他在科研实践中就站在了比同行高一截的高度,他在设计课题的思路方面就有可能独辟蹊径。因此,本丛书同时也适合医学工作者阅读。

本书在对生物学知识进行科普的基础上还重点介绍了人体的结构、生理,讨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养生原则。非医学和生物学专业读者阅读本书,可以对生物学及医学知识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对养生原则的理解,有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20世纪,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带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生物学取得了重大成就:多种动物被成功克隆,人类基因组框架草图绘制完成……许多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飞速发展的时期。希望这套丛书能为正在建设的生物学大厦加一片瓦;为汹涌澎拜的生物学大潮添一朵小小的浪花。

本丛书有七分册,每分册生物学知识内容如下:

第一分册:生命档案(一)穿越时空隧道

首先通过智者讲座介绍了地球生物的分类,使读者对地球生物大家族有总体的掌握。接下来,通过参观生物博物馆,介绍了病毒、细菌、原生生物等结构简单的生物;通过访问已故的显微镜发明人列文.虎克及微生物学家科赫,巴斯德等,介绍了人类发现微生物及研制传染病疫苗的过程。

第二分册:生命档案(二)诗与远方的旅行

通过参观白桦寨,介绍了植物的基本知识。在其后的旅行过程中,跳跳猴一行见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了解了许多植物的趣事。最后,在植物研究所,了解到植物生长的原理,总结了植物的各种作用。

第三分册:生命档案(三)如影随形的外星人

通过访问玄古洞,对动物大家族进行了总体的介绍。通过访问昆虫学家法布尔,了解到许多昆虫的趣事及高超的生存技巧。通过访问史密斯、布鲁斯、里德、罗斯和格拉西等科学家,了解到有些传染病是通过昆虫媒介传播的,切断昆虫媒介途径可有效阻止这些疾病的传播。

第四分册:生命档案(四)与小精灵同行

通过参观“为什么动物园”,回答了许多令人好奇的为什么。通过旅行,相继介绍了动物的生物节律、神奇的感官、生物光以及令人叹服的智慧。读此分册,旨在使读者感到动物的可爱可敬,看到动物世界的五彩缤纷。

第五分册:生命档案(五)适者生存

本分册介绍了动物形形式式的生存斗争及物种繁衍等。为了生存,迁徙动物每年要历尽艰辛义无反顾地进行例行长征;有些动物在严酷的环境中练就了超凡的生存技能。但是,由于不适应生存环境,或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不少动物已经绝迹或濒临绝迹......这些精彩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适者生存。

第六分册:生命档案(六)生命发生与生物进化

生物旅行已告一段落,为了弄清地球生命如何发生,万千生物如何进化,跳跳猴一行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了斯巴兰扎尼、巴斯德和达尔文。接着,通过遗传研究所的学习,了解了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结构及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还了解了遗传的三大定律。使读者对生命发生、生物进化及生物性状的遗传有一个系统的概念。

第七分册:生命档案(七)人生沙龙

该分册重点介绍人类。知轩在人类研究所向跳跳猴一行介绍了细胞学、新陈代谢、呼吸及循环系统的知识,还介绍了内分泌及神经系统如何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学人向跳跳猴一行介绍了生物界的生殖方式、人类生殖及试管婴儿等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在登上霁山玉皇顶后,知轩、学人和跳跳猴一行对人类情感及心理健康进行了讨论,通过养生讲堂了解了养生的一般原则。以期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愿每个读者生活和工作更幸福,生命更有质量。

第一分册内容介绍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的一个上午,生物学家知轩老人与老朋友学人在家里聊天。他们聊生物学、聊医学、聊人生、聊疫情......共进午餐后,学人离开了。知轩在闲读诗词时手倦抛书,进入梦乡。

梦中,他进入“生命档案馆”,读到一部《生命档案》石书。

石书的主人公跳跳猴由一块仙石变成,他酷爱生物和旅游。一次,跳跳猴偶遇笨笨熊,并与笨笨熊一起参加了智者的生物学讲座,了解了地球生物的分类。

在讲座结束时,一个中年老师告诉大家最近有一队外星人来到地球对生物进行考察。如果外星人对地球生物的知识超过人类,就有可能取得对地球的控制权并奴役人类。为了避免这一场灾难,人类必须对地球生物进行抢救性的调查和研究。得知这一消息,参加讲座的学员群情激奋。大家组成几支小分队,立即出发进行生物旅行。

跳跳猴和笨笨熊组成一个小分队,旅行的第一站,他们参观了生物博物馆,对地球生物中的病毒、细菌、真菌及原生生物等简单生物有了基本了解。

按照路线图,下一站要去欧洲和美洲访问早已作古的生物科学家。但是,如何才能回到19世纪呢?拆了智者临行前送给的锦囊,才知道需要到空灵山去拜访古今真人。跳跳猴和笨笨熊在空灵山历经数载,习得了穿越时空隧道的法术,飞到了19世纪的欧洲。

在那里,小哥俩对显微镜发明者列文.虎克、微生物学家科赫、巴斯德、埃米尔.鲁及埃米尔.贝林等进行采访,目睹了科学家对微生物以及疫苗进行研究的艰难历程。受到科学家善于观察、严谨求实学风的熏陶。

目录

爷爷睡着了...................................................1

梦游“生命档案馆”..........................................3

跳跳猴出世...................................................4

三遇笨笨熊...................................................5

好大一棵树

智者论道..................................................8

界门纲目科属种............................................9

神圣的使命..................................................11

游必有方....................................................14

生物博物馆纪行

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17

它们是生物吗?...........................................19

也是一个大家庭...........................................20

它们为什么没有核膜?......................................21

细菌众生相...............................................23

细菌的结构...............................................24

先行者...................................................26

我们乘上筋斗云了!........................................27

荧屏里的原生生物...................................... ..28

大观园..................................................... 30

在那遥远的地方.............................................33

到古代欧洲朝圣

穿越时空隧道.............................................37

列文.虎克的透镜..........................................39

列文.虎克的故事..........................................44

显微镜博物馆.............................. ..............46

血液里的小动物...........................................48

挑食的结核杆菌...........................................56

请派我到印度去...........................................61

科赫法则.................................................64

它们也有衣食住行?.......................................66

细菌也有好坏之分.........................................68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69

炭疽病疫苗之父...........................................71

来自俄国沙皇的十字勋章...................................77

他一直在我们身旁.........................................81

发现抗毒素的接力赛.......................................83

巴斯德灭菌法.............................................89

蘑菇不是植物吗?.........................................90

青霉素的故事.............................................92

没有硝烟的战争...........................................95

什么是微生物?...........................................97

给王竹老师的信......................................98

乡村游....................................................100

爷爷睡着了

2022年12月的一个上午,从大学生物系退休的李知轩教授吃过早饭,便来到楼房阳台上。他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时退休,至今两年多了。由于疫情防控不便外出,阳台便成为他每天活动和观察外部世界的小天地。阳台不大,但十几盆绿植青翠欲滴,几株君子兰喷芳吐艳。俨然是一个小花园。虽然是冬天,但太阳照在身上,有一种暖烘烘的感觉。他活动了活动手脚,用喷壶给小花园绿浇了水。然后,坐在茶几旁的藤椅上沏了一壶茶。茶杯冒出缕缕热气,送出龙井特有的清香。

他呷了一口茶,翻开放在茶几上,不知读了多少次的《滕王阁序》。退休前,他和妻子去南昌滕王阁游览。景点有一个规定,能背诵《滕王阁序》的游客可以免费参观。在检票口,他惊讶地看到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流畅地背诵了全文。他为《滕王阁序》的优美词句和深邃思想惊叹不已,更为弱冠之年的王勃竟然能写出如此宏文而折服。从此,他便喜欢上了诗词。尤其是《滕王阁序》,虽然可以倒背如流,但过一段便要再看一次。每次读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便不由得产生一种冲动。但又想,自己已经退休,离开了团队,离开了实验室,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因此,每天只是侍弄花草,吟诗作赋。今天,他再次读罢《滕王阁序》,看着小花园中的芳草鲜花,不禁掩卷沉思:万千生物使地球充满了色彩和生机,它们的种种奇妙现象使人们倾倒,它们的无穷奥秘令众多科学家着迷......能不能把它们的奇闻轶事,把生物科学家艰苦研究的故事......梳理梳理,讲给大家呢?这件事情,对学习生物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有益,对从事生物学和医学的人员有益。人是高等生物,了解生物学知识,还可以帮助每一个人认识自己的身体......

想到这里,他站起来,要回到书房去。这时,街上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从阳台窗户望出去,小巷尽头的复兴门外大街上,来往车辆稀稀拉拉,红色的1路公共汽车好长时间才过去一辆。楼下超市门口很少有人进出,只见几个社区工作人员为小区住户配发蔬菜。他记得,疫情爆发之前,大约1分钟就有一辆红色1路公共从小巷口驶过,大街上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就像一条永不间断的河流,出入超市购物的人熙熙攘攘。这种不正常的情况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呢?他一边想,一边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查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资讯。这场疫情已经肆虐整整3年了,按照官方资料,截至到2022年10月,全世界已有6亿2千多万例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死亡人数达到650多万。他想,这简直是病毒和人类的战争啊!看完手机,不经意间,他从靠着阳台窗户小书桌上的一个小镜子里看到了自己。除额头发际有一窄条黑白相间的短发外,其余的头发全白了。在小镜子旁边,有一个小相框,照片中有几十个人,那是他从生物系退休时和同事及研究生的合影。想到历时数年全世界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竟然对一个小小的病毒拿不出好办法,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

这时,突然有人敲门。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跑去开门,然后来到知轩跟前说:“爷爷,是两个‘大白’。”那一段时期,人们把全身穿白色隔离服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人叫做‘大白’。

知轩立即戴了口罩迎到门口。门口站着两个全身穿着白色隔离服的人,只能从头上戴着的透明隔离罩看到两只眼睛。其中一个“大白”说:“大爷,查核酸了。”听声音,才知道是一个女同志。

知轩问:“怎么上门查呢?不是到小区门口核酸检测点查吗?”

另一个“大白”说:“昨天你们这个单元有一个人被确诊。从今天开始,你们单元的住户都被封控,不能出单元门了。”听说话的声音,是一个男同志。

知轩说:“哦。那买菜怎么办呢?”

男“大白”说:“会有人送上门来的。”

知轩对跟在旁边的孙子说:“小飞,叫奶奶和姑姑来做核酸。”

小飞朝着卧室喊:“奶奶,姑姑。人家上门来做核酸了。快来。”

随着一声关门声,从卧室出来了一位老妪和一位30多岁的妇女,都戴着口罩。“大白”用手机扫描了知轩一家4个人的身份证后,用棉拭子从他们咽部采了标本。

小飞姑姑问:“什么时间可以解封呢?”

女“大白”说:“要等通知。”说完便退出房间,拉上了门。

查过核酸后,知轩回到书房。刚坐下,门铃又响了。

小飞又戴了口罩跑着去开门。接着大声喊:“爷爷,王爷爷来了。”

知轩朝外喊道:“学人,到书房来吧。”

来访的客人60多岁,头发几乎全白了。他和知轩是很要好的朋友,也是发小。前几年买商品房时他们把房子买到了一起,学人的房子就在隔壁。装修房子时,学人对知轩开玩笑说:“我们把隔墙拆掉就是一家了。”知轩笑了笑说:“此言有点见外了。”学人诧异地问:“此话怎讲?”知轩笑着说:“你没有看过样板戏《红灯记》吗?在戏中,李奶奶对邻居说:‘我们两家有堵墙是两家,拆掉墙就是一家。’铁梅说:‘奶奶,不拆墙我们也是一家子。’”说这话时,知轩模仿着剧中李奶奶和铁梅的腔调和动作。学人连忙笑着说:“对,对,对。我们不拆墙也是一家。”其实,对知轩和学人来说,此言非虚。知轩和学人不管谁有了好酒和好吃的,不打电话,也不发信息。只是到对方门上梆梆、梆梆梆梆按照2、4节奏敲6下,对方即心领神会,来到一起对坐小酌。

学人一边摘口罩,一边走向书房。书房大约有十四五平米。除窗户和房门外,靠墙立着两堵书柜,里面塞着满满当当的书。有生物学专业书籍,还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及诗词等。挨着门口的一堵书柜里则全是笔记本。有的是读书笔记,有的是实验记录。在一层书架上,全是封皮被磨破的本子。在写字台旁边,两个单人沙发之间夹着一个小巧玲珑的茶几。

学人落座后,小飞姑姑端上两杯茶。知轩说:“这是你昨天带过来的,刚才我泡了一杯,味道不错。”

“儿子给了两盒,我留了一盒,给你一盒。我的还没喝呢。”学人喝了一口茶,接着问道,“查过核酸了吗?”

知轩回答:“查过了。”

“怎么小飞和珍珍也在你这里?”

“珍珍昨天把小飞带了过来。碰巧了,被封起来了。”

“那珍珍上班和小飞上学怎么办呢?”

“本来这一段珍珍就是居家网上办公。小飞呢,是网上授课。”

学人感叹道:“幸好有互联网。要不然,这疫情对社会的影响可就难以估计了。”

知轩说:“这一次,新冠病毒搅乱了整个世界,让人们见识了病毒的厉害,也给全世界的人上了一堂科普课。过去人们见面常常问‘吃过了吗?’现在人们最常用的见面语是‘你核酸了吗?’你看,核酸这一生物学术语竟然成了人人皆知、天天接触的高频词。”

聊着聊着,中午了,珍珍把知轩和学人的饭端到书房来,俩人小酌了几杯。饭后,学人离去了。知轩没有起身相送,他靠在高背椅上,手里拿着一本诗词,脑子里却浮想联翩。他想起他的童年,想起和学人在动乱时期的中学生活,想起他的工作生涯......想着想着,酒意上来了,这些场景幻化、交叉......过一会儿,竟手倦抛书,进入梦乡。

收拾完碗筷,珍珍看见爸爸的房门开着,人却不在床上,便问小飞:“爷爷呢?”

小飞来到书房门口,看到爷爷靠在高背椅上,闭着眼睛,还发出轻轻的鼾声。他向姑姑做了一个不要出声的手势,神秘地对姑姑说:“爷爷睡着了。”

梦游“生命档案馆”

在梦中,知轩似乎变成一个小男孩,还长了翅膀。他飞过一片片田野,掠过一座座青山,耳朵边呼呼风响。突然,不远处的一个盆底中出现一座古典建筑群。那建筑红墙金瓦,飞檐斗拱,掩映在绿树丛中。四面山坡上,松篁斗翠,花木争奇;连绵起伏的山峰顶上,祥云缥缈,瑞霭氤氲。

多美的景色啊!他惊叹着降落在建筑群前的地面上。眼前,是层层叠叠的石头台阶。在高高的台阶尽头,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宫殿。

他拾阶而上。到得宫殿前,只见殿前挂着一块横匾,上书“生命档案馆”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将馆门吱吱呀呀推开,只见里面坦坦荡荡一片花园。花园里,静静地淌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

刚走近河边,从芦苇丛中驶出一只小船。船夫头上戴着斗笠,手里撑着一支竹篙,胸前飘着一缕长长的银须。

他拱了拱双手,问道:“老伯,请问这条河通到哪里?”

船夫没有说话,只是将头偏了偏,示意他上船。他一个箭步跳上船头,船夫用竹篙轻轻点了一下,小船便轻盈地离开河岸。前面,一群鸭子在河里悠闲地戏水,不时撅起屁股钻到水里去觅食。小船驶近时,它们嘎嘎地叫着游到两边的草丛里。正在河边饮水的几只麋鹿,一会看看嘎嘎叫着的野鸭,一会好奇地打量着新来的客人。

穿过几座拱桥,眼前是一堵柳丝织成的墙。看来,这里便是终点了。他心里一边想,一边踏上船头准备上岸。这时,船夫用竹篙在河底使劲一点,小船如箭一般向前冲去。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小船已经钻到柳丝幕墙里。哇!原来,是两岸的垂柳将河面严严实实地遮了起来。柔软的柳枝轻轻地拂过面颊,掠过头顶,好不惬意。

驶过长长的林荫道,豁然一亮,眼前出现一个荷塘。塘面上铺满了荷叶,一朵朵绽开的莲花点缀在其中。小船拨开荷叶和莲花,来到一个石阶砌成的码头旁停了下来。船夫将头向岸上偏了一偏,仍然一言不发。

看来应该在这里上岸。他想着,跳上了岸,向船夫拱手作揖道过谢,向花园里走去。奇怪,花园里的花草树木从来没有见过。更奇怪的是,那花草之间,排列着一排又一排青石板,宛如一片汪洋。

咦!那殿前明明写着“生命档案馆”,怎么会是满园花草和青石板呢?他走进花草丛,俯下身来仔细一看,只见一块块石板上镌刻着文字和图画。第一块石板上,赫然写着“生命档案”4个大字。

原来,这是一部书名为《生命档案》的石书。

跳跳猴出世

觉得好奇,知轩从第一块青石板开始,仔细读来:

话说许久之前,世界分为4大部洲:东胜神州,西牛贺州,南赡部州和北俱芦州。在东胜神州海外,有一个傲来国。在傲来国近海处,有一座花果山。在花果山上,有一座高三丈六尺五寸的仙石。在仙石中,有一仙胞。忽一日,仙石崩裂,产一石卵。这石卵,见风化作一只石猴。这石猴,便是后来大闹天宫又护卫唐僧西天取经的孙悟空。

在仙石崩裂产下石卵时,一块碎石蹦到山顶。过了许多时日,这碎石感日精月华,受天地之气,竟然变成一个男孩。

这男孩身材瘦削,耳大齐肩,两耳长满毳毛,而且会动。出世之后,他遍游名山大川,后来,定居在一个叫做云雾山的大山里。他整日在山间以野果充饥,以树枝为床。因每日与山间的动物相伴,他能用手语与猴子交流,能用鸟语和林中的各种鸟说话。

一天,男孩被上山砍柴的樵夫遇见,带回家中。说是家,实际上是山顶上的一个山洞。这樵夫极有学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学很有研究,只是因为生活中遭受了一些挫折,灰了心,独自一人隐居到了大山中。樵夫把男孩收为义子,闲暇时便给他说笑话,讲《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本来,男孩像猴子一样,坐不稳,但父亲讲故事时,竟然一动不动,听得如醉如痴。他崇拜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佩服梁山好汉和《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忠义。

到上学年龄了,父亲把他送到山下的一所寄宿学校去上学。在山里的时候,父亲一直没有给他起名字。到学校了,老师问他姓名,他一个劲地摇头。因他走起路来蹦蹦跳跳,没事的时候总是抓耳挠腮,一身猴气,与他相处甚好的几个同学便叫他跳跳猴。打那起,跳跳猴便成了他的名字。

本来,跳跳猴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由于他酷爱生物,还是班里的生物课代表。但在上到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时,他迷恋上了网络游戏,经常去附近的网吧玩游戏到深夜。白天上课时,他昏昏沉沉,脑海中老是出现网络游戏中打斗的场面。一次,当语文课讲到一半的时候,跳跳猴上课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睡梦中,他在游戏中打死了三只妖怪。他一边兴奋地捶着课桌,一边兴奋地大声喊道:“我赢了,我赢了。打死了三只妖怪!”一开始,老师和同学们都愕然。当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教室了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同桌的一个男同学把他捅了醒来,他一边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站了起来,嘴里还流着长长的哈喇子。见状,大家笑得捧腹弯腰,直喊肚子疼。笑过后,老师忘记课文讲到哪里了。同学们一直低声嘻嘻哈哈议论着,课再也上不下去了。

为了戒除他的网瘾,父亲把他带回了山上的家中。家里没有计算机,自然不能上网。父亲每天要上山砍柴,挑到镇上去卖。跳跳猴一个人在家里呆着发慌,便常常着一身猎装,带着弹弓上山打猎。

三遇笨笨熊

一天,父亲又上山砍柴去了,跳跳猴躺在离山洞不远处的一块青石板上晒太阳。周围,是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头顶的树上,不知名的鸟在唱着歌。耳闻目睹着鸟语和花草,他呆呆地想,世间的树木花草、飞禽走兽有多少种类呢?草木在春天冒出新芽,秋天树叶凋零,是谁在给它们发号施令呢?……

正在沉思默想,山坡下传来“救命!救命!”的声音。跳跳猴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循声望去,只见下面大约百十步的地方站着一个小伙子和一个中年男子。旁边,一只斑斓大虫穿过灌木丛,不紧不慢地朝着他们走去。那步态里,透出一种猎物即将到口的自信和从容。糟了,这大虫要吃人。跳跳猴扯开弹弓,朝着大虫的眼睛射去。大虫突然停止了前进,大吼一声,摇头晃脑地在原地乱转。

跳跳猴朝小伙子和中年男子大声喊道:“快跑!快跑!”

小伙子撒开双腿,慌不择路地向山里奔跑。中年男子没有动,大声向跳跳猴喊道:“你也快跑!”

跳跳猴急忙回答:“不要管我,你们快跑!”

说完,他又扯开弹弓,瞄准大虫的另一只眼睛。大虫发现了跳跳猴,向他猛扑了过来。跳跳猴见状,连忙蹭蹭地爬上身边的一棵松树。大虫仰头望着树上的跳跳猴,咆哮着在树下转圈子,两只碗口大的前爪在地上乱刨。不一会儿,地上刨出了盆子大小的土坑。

跳跳猴在树上朝中年男子喊道:“快跑,老虎不会上树,我没事的。”

“谢谢了!”中年男子向跳跳猴喊了一声,急急向前面的小伙子赶去。

大虫在树下乱转,跳跳猴却在树梢悠闲地摘松塔吃。看看拿树上的小孩没有办法,中午时分,大虫一步三回头地怏怏离去了。

不知道为了什么,从那以后,只要不下雨,跳跳猴每天都要到青石板上晒太阳。不时,还不由得瞅一眼那天小伙子和中年男子走的山道。

7天后的一个上午,跳跳猴又来到青石板上晒太阳。突然,他发现下面的山道上走来一个人。待那人走近,仔细一看,正是那天被他救过的小伙子。大概没有发现隐在树丛中的跳跳猴,那小伙子一边神色紧张地四处张望,一边急急赶路,不久便消失在山腰上的拐弯处。

这小伙子一次又一次地去大山里干什么呢?跳跳猴呆呆地想了一阵,想不出答案。

从第二次见到小伙子以后,不管刮风还是下雨,跳跳猴每天都要到那块青石板上,眼睛盯着那天小伙子和中年男子走的山道。

再过7天后的一个上午,正在青石板上闲坐的跳跳猴又发现下面的山道上走来一个人。待那人走近,仔细一看,还是那天被他救过的小伙子。

这伙计每隔7天就要到大山里一次,一定有什么蹊跷。这次,要问他个究竟。跳跳猴一边想,一边向那小伙子冲去。

听到林子里发出沙沙的声音,正在赶路的小伙子一边声嘶力竭地喊救命,一边朝着大山深处跑。

跳跳猴冲着小伙子的背影喊道:“别害怕,不是老虎。”

听了喊声,小伙子气喘吁吁地停了下来,回头望着追上来的跳跳猴。

突然,他惊喜地喊道:“那天,是你救了我们吧?”

跳跳猴没有吭气,只是憨憨地笑着点了点头。

小伙子一个劲地说:“谢谢你了,谢谢你了。”

跳跳猴注意到,眼前的小伙子身体肥胖,穿学生装,戴一付宽边黑框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他问道:“你总是到山里面干什么呢?”

小伙子说:“到里面的生物博物馆听讲座。”

“什么?这大山里有生物博物馆?”跳跳猴惊讶地问。虽然他在这座山上生活了很长时间,但从来不知道大山深处竟然有一座生物博物馆。

“是的。这座生物博物馆每个礼拜举办一次生物讲座。”小伙子回答道。

“带我去好吗?”听说有生物学讲座,热爱生物并且久违了课堂的跳跳猴燃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好啊!我们一起走吧。”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聊了起来。聊天中,跳跳猴得知这小伙子在大山外的一所中学上高中,由于他身体臃肿,动作笨拙,同学们都叫他笨笨熊。他很喜爱生物,经常利用周末来这里听老师讲生物课。

不知走了多少时辰,小哥俩来到了山沟尽头。在山谷里的一块平地上,坐落着一个古建筑群。旁边的山坡上,散布着几幢青砖红瓦的小房子。郁郁葱葱的树林间依稀可见弯弯的山路与壁立的岩石。仔细看去,只见曲径荜蘿悬挂,石阶藤葛攀笼。这时,传来一阵钟声。笨笨熊告诉跳跳猴,这便是生物博物馆了。

他领着跳跳猴穿过了许多亭台楼阁,来到古建筑群深处的一个大厅。大厅的一角,有十几个人坐在带书写扶手的椅子上。在他们前面的讲台上,站着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银须老者。特殊的是,他前额鼓鼓地向前凸了出来,活象神话中的老寿星。在老者的旁边,站着一位留着络腮胡的中年人。

看到跳跳猴进来,老者微微颔首并慈祥地笑了笑。跳跳猴向老者深深鞠了一躬,与笨笨熊在后排座位上并排坐了下来。跳跳猴轻声问笨笨熊:“讲台上的人是谁呢?”

“智者。”

“智者?意思是很有智慧的人吧?”

“当然了。你没有看到他那突出的前额吗?那里边盛满了知识和智慧呢。”

“智者旁边的‘络腮胡’是谁呢?”

“是智者的助手。有时也给大家讲课。”

“智者一定很大年纪了吧?”

“你没有看到他额头上细密的皱纹吗?那都是对岁月的记载。听说,每一条皱纹代表着10000年呢!”

跳跳猴注意地看了看智者的额头。真的,在那突起的额头上布满了无数条又细又密的皱纹。

“这样说来,智者的年龄要有几百万年了。”跳跳猴感到非常吃惊。

笨笨熊说:“远远不止。听说,他见证了地球上生物产生和进化的历史呢。”

听到这里,跳跳猴对眼前的老者油然生出深深的敬意。他想,今天随便一逛,竟然撞进了朝思暮想的生物博物馆。更为出乎意料的是,无意之中,竟然有幸遇到了阅历丰富、充满智慧的智者……。

正在遐想之中,智者轻轻咳嗽一声。

笨笨熊捅了捅跳跳猴,轻声说:“对了,刚才忘了问你。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跳跳猴摇摇头。

“没有名字?”笨笨熊一副诧异的表情,“那么,有绰号吗?”

“人们总叫我‘跳跳猴’”跳跳猴压低声音说。

自己的名字叫笨笨熊,眼前的伙伴叫跳跳猴,笨笨熊感到很有意思。他不由自主地笑了笑,接着问:“我可以叫你‘跳跳猴’吗?”

“可以。”跳跳猴很干脆地回答。

这时,笨笨熊突然注意到了跳跳猴两只垂到肩膀的耳朵。

看到笨笨熊盯着自己的耳朵看,跳跳猴的脸红了,红到脖子根。其实,他并不介意别人叫他绰号,反而觉得大家叫他绰号要亲切一些,只是在发觉大家注意他的两只耳朵时便要感到不好意思。

看到跳跳猴脸红脖子粗的样子,笨笨熊将视线从跳跳猴的耳朵上移了开来。

这时,智者说:“好,跳跳猴到了,我们开始讲课。”

跳跳猴轻轻地“呃”了一声,心想,智者怎么会知道我叫跳跳猴呢?又怎么会等我到来之后才讲课呢?今天,怎么这么多想不到呢?

好大一棵树

——智者论道

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向智者问道:“老师,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怎么来的呢?”

智者说:“在《道德经》中,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天地形成之前,太空中已然存在一种混沌的物质。这种物质没有声音,没有形状,按照自己的规律独立运行。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东西生成了天地,成为世间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这种东西的名字,就勉强把它叫做‘道’吧。”

旁边的一个小伙子低声对笨笨熊说:“这不是宇宙形成的星云假说吗?现代科学家才认识到的东西,公元前的老子怎么能知道呢?”

笨笨熊没有说话,微笑着摇了摇头。

这时,坐在跳跳猴前面的一个女生站起来问:“老师,我还是不明白混沌的物质怎么能变成天地和天地之间的万物。”

智者说:“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告诉我们,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只有一种混沌未分的气。后来,这种气分化成了阳气和阴气。阳气轻清上浮为天;阴气重浊下沉为地。这便是天地之始。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三为概数,是多的意思。阳气和阴气互相作用,生成了更多的物质。因此,便有了山,有了水……。这山、水和空气等再互相作用,便生成了世间万物。”

少顷,一个中年男子问道:“天地之间本没有生物,现在世界上的万千生物是如何来的呢?在生物这个大家族中,有的物种消失了,有的物种在产生。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智者说:“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老子又曰:‘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什么意思呢?‘道’是世界的本源,它赋予了万物生命的种子,故曰‘道生之’。但是,这些有生之物要适应自然才能成长和繁殖,不适应自然规律便会夭折和消失,恐龙就是因为不适应自然而灭绝的。适应自然称为‘德’,故曰‘德畜之’。总之,世间万千生物的存在和生长,既要有有形的物质,还要顺应自然的大势,故曰‘物形之,势成之。’因此,‘道’与‘德’,是万物至尊至贵之物。

“地球上的生物生长发育,使得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故曰‘长之,育之,亭之。’各个生物物种并不是互相独立。有的物种之间互相争斗,比如羊吃草,狼吃羊;有的物种之间互相帮助,比如我们肠道中的细菌从食物残渣获得营养,人体从细菌获得维生素。世间的生物,不论是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虽然在有生时生机盎然,死亡后便被细菌分解,化作泥土。故曰‘毒之,养之,覆之。’这里的‘覆之’,并不是说生物彻底消失,而是构成生物的物质被分解后回归到了大自然。大自然呢?又反过来孕育新的生物。”

听了智者论道,跳跳猴大体明白了天地缘何而生,生物如何形成;懂得了生物顺势者昌,逆势者亡;知道了生物之间存在斗争和合作;还了解到生物在宏观意义上的生死轮回。但是,仔细想来,《道德经》的准确含义,却不甚了了。

讲到这里,智者停了下来,眼睛扫视着大家。跳跳猴蹙着眉头,使劲琢磨着智者讲课的内容,不由得轻轻摇了摇头。

看到跳跳猴认真的样子,智者微微地笑了笑。

好大一棵树

——界门纲目科属种

智者论道后,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生物的分类法。

所谓生物,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生物是一个大家族。从开花结果的植物,到活蹦乱跳的动物;从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到几层楼高的大树和恐龙;从任人宰割的草木,到具有高等智慧的人类,都是生物大家族的成员。

现在,地球上的生物有上千万种,贵为万物之尊的人类想把地球上的生物家底子整理一下。但是,人们惊讶地发现,这生物家族太大了,理不出头绪。

怎么办呢?

思量再三,经常去图书馆借书的生物学家想到了图书馆里一排排的书架。

为了方便整理和借阅图书,人们把图书馆里的藏书分门别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学艺术类……

但是,每一类图书还是一大堆,借书时仍然要在书堆里找半天。于是,便把每一类图书进行再分类。比如,在自然科学下分了生物学、化学、医学……接着,又将生物学分为植物学、动物学……,将化学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将医学分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就说医学吧,内科学的书放在一个书架上,外科学的书放在另一个书架上,妇产科和儿科学的书分别放在第三个和第四个书架上……

这样,图书管理员对馆里的图书种类有了清晰的脉络。不论谁来借书,都能准确、快速地从书架上把要借的书找出来。

如果把地球上的万千生物比作图书馆里汗牛充栋的藏书,为什么不可以用管理图书的办法将地球生物梳理出个头绪呢?

于是,生物分类借鉴了图书馆的办法。

一开始,有人把植根于土壤中的花草树木归为植物界,把居无定所的生灵归为动物界,这种划分方法叫做两界分类法。

后来,人们发现把生物分成植物和动物两大界有问题。有些生物,比如草履虫和阿米巴原虫,它们既不是开花结果的植物,也不是跑来跑去的动物,不知道该扒拉到那个界里才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给这一类生物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原生生物。这样,生物便被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三大界。

1959年,一个叫做魏特克的生物学家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这种分类法,从1959年一直沿用到了现在。

生物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 植物界 动物界

细菌 蓝藻 原绿藻 黏菌亚界 真菌亚界 藻类 苔藓植物 维管植物

这个结构是不是像一棵倒过来的大树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生物树。不过,在这里,只是画出了这棵树的主要枝干,没有画出小树枝和树叶。为了把生物界的家底弄得更清楚一些,生物学家对生物一级一级进行逐级细分。

首先,在界下分出不同的门。仅以动物界来说,就可以分为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虫门、纽虫门、圆虫门、轮虫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以及脊索动物门等。有些门下还分为不同的亚门,比如,在脊索动物门下又分为尾索亚门、头索亚门和脊椎亚门。

门下又分为不同的纲。仅以脊索动物门下的脊椎动物亚门来说,可以分为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以及哺乳纲。

噢,种类太多了,要是将所有生物种类都说出来的话,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接下来,提纲挈领介绍一下吧。

纲下分为不同的目。

目下分为不同的科。

科下分为不同的属。

属下分为不同的种。

也就是说,生物的分类,有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层次。

到此为止,生物树的整体轮廓出来了。在这株生物树上,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相当于5个主枝,界下的门相当于从主枝上生出来的侧枝,门下的纲相当于侧枝上生出来的二级侧枝……。最后,属下的种呢?相当于一片片树叶。也就是说,这株生物树上的每个枝枝杈杈都代表了一个生物大家族。就说昆虫纲吧,它只是动物界这个主枝上的一个二级分支。但是,它的成员有上百万种。

好大一棵树!

不过,不同的生物学家对生物树有不同的画法。

生物的特征是具有生命,其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也就是说,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具有生命的物体。在自然界,有一种非常小的东西,叫做病毒。这种东西具有某些生命特征,能够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但是,它的结构太简单了,够不上细胞那个级别,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衍。大概是因了这一条,魏特克的五界分类法把病毒拒之于门外。

哼!瞧不起我来吗?病毒不服这个气,就像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翻肠搅肚一样,它钻到人体的细胞里来,轻一些的让人感冒,重一些的让人得肝炎或艾滋病,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瘟疫……。

就像为了天下太平,玉皇大帝把孙悟空召到天宫封了个弼马温一样,中国生物学家陈世骧把这个流浪者收了回来,将生物分为无细胞生物总界、原核生物总界和真核生物总界。无细胞生物总界实际上就是病毒一界;原核生物总界包括细菌和蓝藻两界;真核生物总界包括植物、真菌和动物三界。这种分类法在三总界下包括了六个界,所以也叫做三总界六界分类法。

神圣的使命

以往在学校上课时,跳跳猴常常要爬在课桌上打瞌睡。今天,他被智者生动形象的讲课紧紧地吸引住了,脑子格外地清醒,就连眼睛也很少眨动。

讲完生物的分类,智者离去了。就在学员们纷纷站起来,要离开教室的时候,“络腮胡”站到了讲台上。他说:“先别走。告诉大家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大家在座位旁站了下来。

“络腮胡”缓缓地说:“据可靠情报,最近,有一队身份不明的人来到了地球。”

“身份不明?什么意思”大家纷纷议论了起来。

“具体来说,他们的相貌,身材和地球人大不相同。”“络腮胡”解释道。

“有照片吗?”一个学员急忙问。

“没有。几个山民在山里采药时,看到了四个相貌怪异的人。但好像他们怕见到人,山民感到好奇与他们说话时,他们表情惶恐,急忙结伴逃进了树林中。”

“可能是野人吧?”一个男学员释然地说,“大山中有可能有野人,而野人总是怕见到文明人。”

“不可能。据描述,他们个子比较低,脑袋比较大,尤其奇怪的是,他们穿的好像是太空服。有可能,他们是外星人。”“络腮胡”说得很肯定。

话音刚落,一个学员惊讶地说:“什么?外星人来到了地球?”

大家对外星人来到地球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了起来。

“老师,这外星人来自哪个星球?有多少人?”跳跳猴站起来问道。他平时就对外星人的话题感兴趣,经常收集有关外星人的资料。今天,外星人来到地球,他很想知道一些具体情况。

“络腮胡”摇了摇头,说:“这些我也不是很清楚。听说,他们的目的是要窃取地球的生物资源,了解地球生物的相关知识。”

这时,听课的学员又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络腮胡”伸出双手示意大家安静,接着说:“如果外星人对地球生物的知识超过人类的话,有可能取得对地球生物的统治权。到那时,人类将被外星人所奴役。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结果,我们必须尽快到世界各地调查地球的生物资源,整理地球生物学的知识。这是一项神圣的使命。”

听了“络腮胡”的讲话,大家都感到非常震惊,一个个摩拳擦掌,要求马上行动。教室里一片喧闹声。“络腮胡”伸出两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要求大家4人一组自由组队。学员中有12个人是老学员,其中大部分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已经在这里听课一年了。他们很快组成了3个小分队。

跳跳猴高兴地对笨笨熊说:“我们很幸运,刚来就赶上了生物旅行。”

笨笨熊看到别人都组了队,只剩了他和跳跳猴,一脸愁容地说:“生物旅行一定会有不少艰难险阻。我们势单力薄,能行吗?”

跳跳猴将手一挥,兴奋地说:“有我在,什么都不怕。”那说话的神气,活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这时,“络腮胡”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跳跳猴和笨笨熊身旁,对跳跳猴说:“你是不是那天救我们的英雄?”

“什么?我什么时候救过你?”跳跳猴如坠八百里云雾中。

这时,笨笨熊对“络腮胡”说:“是的。是他从虎口救了我们。”

听了笨笨熊的话,跳跳猴恍然大悟,眼前的“络腮胡”就是那天和笨笨熊遇到老虎的那个中年人。

“络腮胡”连连说:“谢谢救命之恩。谢谢救命之恩。”

跳跳猴有点腼腆地说:“碰巧遇上了,不用谢。”

“络腮胡”对笨笨熊说:“大家都组了队,你们呢?”

笨笨熊说:“我们队只有两个人。对这趟旅行,我有点担心呢。”

“络腮胡”拍了拍跳跳猴的肩膀说:“有英雄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跳跳猴对笨笨熊得意地说:“怎么样,老师都说没有问题的。”

这时,有人来找“络腮胡”。“络腮胡”离开后,跳跳猴突然听到一个人问:“带我去旅行可以吗?”

回过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位女生。她留着短发,穿一身牛仔服,皮肤黝黑。乍一看,多半会以为她是男生。

跳跳猴摇了摇头说:“我们不带女生。”

“为什么呢?”女生满脸疑惑地问。

“生物旅行需要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我们两个小伙子带着一个女生合适吗?”跳跳猴反问。

“那有什么呢?”女生不理解。

“这样吧,你问问我的大哥吧。”跳跳猴用下巴指了一下笨笨熊。

女生两眼期待地望着笨笨熊。笨笨熊看了看这位女生,沉吟了一下,缓慢但坚定地摇了摇头。

看到没有希望,女生撅起了嘴,一字一板地说:“我一定要实现我的心愿。”

组队结束后,“络腮胡”给每一个小分队发了一张旅行路线图和一份《生物名录》。《生物名录》上列出了必须调查的稀有物种。他还告诉大家,在旅行过程中,要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在旅行结束时,要将旅行笔记辑录成一本《生命档案》。

“络腮胡”讲完话,一个个小分队相继走出讲座大厅。要参加保卫地球和保卫人类的行动了,他们嘁嘁喳喳,兴奋异常。

就在跳跳猴和笨笨熊要跨出大厅门槛的时候,“络腮胡”快步走过来,对笨笨熊说:“你过来一下。”

他把笨笨熊拉到一边。跳跳猴看见,在“络腮胡”给笨笨熊讲话时,笨笨熊不时地点着头。大约一刻钟后,“络腮胡”说:“好了。你们再去一下教室旁边的休息室。智者在休息室等着你们。”

听了“络腮胡”的话,跳跳猴怔怔地想,智者等我们干什么呢?有什么事情要交代吗?突然,他又想,不好,是否因为我们分队没有达到4个人被智者取消了呢?

在他发怔时,笨笨熊对他说:“快走吧,智者等着我们呢。”

他注意到,说话时,笨笨熊微笑着。他判断,刚才“络腮胡”和笨笨熊的谈话没有涉及到取消旅行资格。本想问一下“络腮胡”刚才谈了什么,但未及张口,笨笨熊已经拽着他来到了讲座大厅旁边的休息室。

智者正坐在一张桌子旁支颐沉思。看到小哥俩进来,他微微颔首,郑重其事地说:“你们就要去进行生物旅行了。就像唐僧一行西游取经一样,途中一定会有许多艰难险阻。你们小分队只有两个人,有信心吗?”

笨笨熊笑了笑,未及回答,跳跳猴便挺起胸膛,掷地有声地说:“有信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智者从口袋里掏出3个小布袋,拍了拍跳跳猴的肩膀说:“我相信你,听说,你还曾经虎口救人。但是,对考察途中的困难,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可依次打开这3个锦囊,依计而行。旅行的第一站,是生物博物馆的各个分馆。”

跳跳猴急忙将智者手中的锦囊接了过来。他看到,在锦囊上,分别标着“一”、“二”、“三”。他将一号和二号锦囊小心翼翼地装在了贴身衣服的口袋里,将三号锦囊装在了随身携带的行囊中。

待跳跳猴将锦囊收起,智者对跳跳猴说:“笨笨熊认识分馆的一些老师,还曾经去一些地方进行过旅行。再说,他懂好多生物学知识。他和你在一起,会很有帮助的。”

跳跳猴问:“什么时候可以再听到您讲课呢?”

智者笑了笑,说:“在你们完成生物旅行后,我们会在人类研究所再次见面的。”

跳跳猴问:“还是回到这里吗?”

智者说:“不。这里是生物博物馆。人类研究所在距这里很远的一座大山里,在那里,有许多个实验室。”

听了智者的话,跳跳猴轻轻地“噢”了一声。在他看来,人类研究所是一个神秘而又神圣的地方。他想象着自己和笨笨熊在各个实验室参观,想象着又一次聆听智者的讲座。

就在跳跳猴对人类研究所心驰神往的时候,笨笨熊拽了跳跳猴一下,说:“小兄弟,该走了。”

跳跳猴回过神来,笑了笑。小哥俩向智者道过谢,兴高采烈地走出休息室。(待续)

(科学小说网受权上传仅供在线介绍和研讨,它用需与本网和作者联系。)

科学小说网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蜀ICP备150207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