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文艺]->诗情话意浓—诗词剖析唐诗三百首(连载2-李正兴)

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1

诗情话意浓—诗词剖析唐诗三百首(连载2-李正兴)

2024-09-10

(一百O一)《送李端》——卢纶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了然。颈联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卢纶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作者:卢纶

卢纶(739-799),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着有《卢户部诗集》。

原文: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注释:

1.故关:故乡。

2.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0

3.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4.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5.风尘:指社会动乱。

译文: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咱们分别了多么叫人伤悲!

你踏上去路远在寒云之外,送你归来正遇上暮雪纷飞。

少年丧亲过早地漂泊异土,多难时相交怅恨识君太迟。

空朝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世事纷繁再相见不知何时。

剖析:

509.“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故乡遍地衰枯草,咱们分别人悲伤!

描写送别悲气氛,展现一片凄凉苍。

四野凄凉,送别悲伤。

510.“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踏上去路寒云外,归来正遇暮雪翔。

继续借景送友心,愁怀满满悲无常。

去路寒云,风雪归途。

511.“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少年丧亲漂异土,多难相交识君迟。

诗人回忆孤伤感,遇到知己后悔迟。

伤怀融合,感情高潮。

512.“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遥望远方掩面泣,下次相会是何时。

表现诗人心感伤,表达友人盼伴期。

世事纷争,何时面聚。

(一百O二)《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

作者:李益

李益(约750-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原文: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释:

1.外弟:表弟。

2.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

3.离乱:一作“乱离”。

4.一:副词。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5.“问姓”两句:“问姓”与“称名”互文见义。

6.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来,后也。

7.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

8.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

9.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译文:

经过了十年的乱离之后, 长大后在异地忽然相逢。

初见动问尊姓使我惊讶,说名字才忆起旧时面容。

别后经历多少沧海桑田,长谈直到山寺敲响暮钟。

明日你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愁不知又隔几重?

剖析:

513.“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经过十年乱离后,长大异地忽相逢。

怀念过去期未来,喜悦重逢情意浓。

十年离别,相逢意外。

514.“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初见尊姓我惊讶,名字忆起旧面容。

是惊喜沧桑无奈,忆面容故人冲动。

邂后相遇,暗自惊讶。

515.“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别后经历忆犹新,邂后相遇感惊讶。

现倾诉别情场面,分手来沧桑变化。

社会变化,无限感慨。

516.“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明日登上巴陵道,秋山添愁隔几重?

提示了远行去向,重山阻隔离情浓。

离情依依,惆怅伤感。

(一百O三)《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诗意在写自己贫居,遇外弟留宿而自道近况的。卢纶的《晚次鄂州》(卷六)中,也有“旧业已随征战尽”句,与此诗中的“荒居旧业贫”句,正好印证,说明表兄弟两人,此时处境都很艰难,环境使其更能互相体恤。

作者:司空曙

司空曙(720 -790),字文初,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原文: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释:

1. 见宿:留下住宿。

2.旧业:祖先传下的家产。

3.以:因为。

4.沉:沉沦。

5.分:情谊。

6.一生;一辈子

7.自有分(fèn):一作“有深分”。分,缘分,情谊。

8. 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只是说明两家是表亲。

译文:

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

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

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

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剖析:

517.“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宁静夜晚四没邻,荒居旧屋早赤贫。

描写静夜的荒村,展现内心悲催情。

居住孤独,家业清贫。

518.“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枯黄老树雨落叶,昏暗灯光映白发。

树之落叶人衰老,悲伤氛围孤写照。

灯下独坐,风烛残年。

519.“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自惭长久孤沉沦,你频来我愧难忍。

诗友生来就有缘,何况你我表情分。

直白如话,情意满满。

520.“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平生情谊有缘分,何况本身是表亲。

你与我是知心友,又是亲戚有谊情。

见到知心,心情动人。

(一百O四)《贼平后送人北归》——司空曙

诗意在写送故人返乡,伤自己不能与之同返。诗扣紧乱离主题,由乱起南来,到乱平北还,到所见劫后荒凉,环环相扣。

此诗前半部分诗人先回忆安史之乱爆发时与友人一起逃往南方;再写战乱平定后友人一人北归,诗人送行;后设想在这长长的岁月里,大家都在辗转他乡的过程中头生白发,战后故乡当残破不堪,也只有青山依旧了。诗的后半部分想像友人一路上早行晚停,回归故里,见到的只能是寒禽衰草。诗人写出了惜别友人之意,并曲折地表达了故国残破的悲痛之情。

原文: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释:

1.时清:指时局已安定。

2.旧国,指故乡。

3.残垒:即残破的壁垒,泛指战争遗留下来的痕迹。 

译文:

安史作乱你我一同流落江南;时局安定之后你却独自北返。

八年光阴漂泊他乡已生白发;你回故乡所见依旧当年青山。

你踏晓月早行所过尽是残垒;繁星密布之夜该是宿于故关?

一路上只有寒禽和萋萋衰草;处处跟着你的愁颜相依相伴!

剖析:

521.“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安史作乱落江南,时局安定独北返。

交代送人北归因,抒写自己归悲感。

自己未归,无限悲感。

522.“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八年漂泊已白发,回归故乡山依然。

曲折暗示还乡喜,故土山水依贪婪。

园舍废墟,青山如故。

523.“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你踏晓月尽残垒,繁星密布宿故关?

着重写贼后残破,描尽乱离后景览。

离后风景,尽是残垒。

524.“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路有寒禽萋衰草,跟着愁颜相依伴!

寒禽衰草乱世感,诗友之愁遥呼唤。

乱后之景,民族感伤。

(一百O五)《蜀先主庙》——刘禹锡

刘禹锡笔下的“蜀先主庙”在重庆的奉节县,就是三国时期白帝城的所在地呀。蜀汉章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2年,刘备伐吴大败,退守白帝城,最后就病死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嘛,所以这儿也建有刘备的庙。那白帝城在唐朝属于夔州,刘禹锡本来就是刘备的后人,又曾经担任夔州刺史,文人好古、英雄相惜,有这样的历史遗迹,当然要凭吊一番,所以才有这首《蜀先主庙》

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原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释:

1.业复句:王莽代汉时,曾废五铢钱,至光武帝时,又从马援奏重铸,天下称便。这里以光武帝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想复兴汉室。

2.凄凉两句:蜀汉降魏后,刘禅迁至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魏太尉司马与之宴,并使蜀国女乐歌舞于刘禅前,旁人皆为他感伤,他却喜笑自若。伎:同“妓”,女乐。实际也是俘虏。

译文:

刘备的英雄气概真可谓顶天立地;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

战乱局势中与魏吴鼎足三分天下;雄心勃勃立誓复兴汉室统一铸钱。

得到贤明丞相孔明开国有人辅佐;生了个儿子阿斗却不是一个圣贤。

多么可悲原先蜀汉宫廷的歌妓们;如今却欢歌曼舞尽在魏王的殿前。

剖析:

525.“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刘备在叱咤风云,千秋庙威势逼人。

唱入云突兀挺拔,境雄阔万古长存。

英雄气概,至今依然。

526.“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势魏吴三足天下,雄心誓复兴汉室。

典出殊门不相关,成巧思浑成自然。

三足鼎立,刘备之志。

527.“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

贤丞相开国辅佐,生个阿斗非圣贤。

刘备常任贤择相,短教子正反缺贤。

刘禅昏君,葬送蜀汉。

528.“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蜀汉宫廷歌妓们,欢歌曼舞魏殿前。

不惜先麻木不仁,禅不肖国灭必然。

刘禅不肖,国灭必然。

(一百O六)《没蕃故人》——张籍

诗人的一位老友在守卫月支的战役中,因全军覆没而生死未卜,下落不明。故以“没蕃”为题写诗表达伤怀。

诗是悼念为征战覆没于异域的故人,然而是存是殁,将信将疑。诗前半首从戍守写到全军覆没,消息全无,死生不明。后半首是想象战场衰败和希望友人能不死生还。语真情苦,流露出非战思想。

作者:张籍

张籍(约767-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原文: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注释:

1.戍(shù):征伐。

2.月支:为一种箭靶。

3.没:死。

4.蕃:吐蕃,古时西部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

5.蕃汉:吐蕃和唐朝。

译文:

前年你去月支防守边疆,据说在城下覆灭了全师。

蕃汉之间消息全然断绝,我与你永作生死的别离。

无人去收拾遣弃的营帐,只有归马认得残破战旗。

想祭奠却疑心你还活着,海角天涯此时怎不哭啼?!

剖析:

529.“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前年月支守边疆,据说城下灭全师。

战争残酷兵艰辛,显对国对家怀思。

出征战败,全师覆灭。

530.“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蕃汉之间消息断,我你永作生死离。

友人生死永离别,诗人深感无限悲。

永运离别,无限伤悲。

531.“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无人收拾遣营帐,只有归马认残旗。

通过想象描惨状,散乱战场人悲啼。

无人勘验,战马识旗。.

532.“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想祭奠疑心活着,此时刻怎不哭啼?!

矛盾心理祭望活,诗人感情真无比。

两为其难,遥天大哭。

(一百O七)《草》——白居易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成语来源于此,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剖析:

533.“离离原上草,一步一枯荣。”

古原野草乱生长,春来茂盛秋枯黄。

一字复叠成永叹,生生不已生命旺。

蓬勃生长,一枯一荣。

53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任凭野火不尽灭,春风一吹又生长。

野火春风有口碑,成为传之千古唱。

火烧不尽,风吹又生。

535.“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处芳草掩古驿,延至荒城翠绿朗。

气宇轩昂换外表,显示生存争景象。

碧绿光芒,晴翠城墙。

53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今天来别老朋友,繁茂草儿怀别情

送友回春草芊芊,草叶饱含别情境。

送别环境,芳草芊芊。

(一百O八)《旅宿》——杜牧

诗人离家已久,客居旅馆,没有知音,家书传递也很困难,在凄清的夜晚不禁怀念起自己的家乡。于是创作了这首羁旅怀乡的诗篇。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来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作者:杜牧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着有《樊川文集》。

原文: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来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

1.良伴:好朋友。

2.凝情:凝神沉思。

3.悄然:忧伤的样子。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4.寒灯:昏冷的灯火。这里指倚在寒灯下面。

5.断雁:失群之雁。

6.侵晓:破晓。

7.沧江:泛指江,一作“湘江”。

8.好烟月:指来年初春的美好风景。

9.门系:门前。

译文:

住在旅馆中并无好的旅伴;忧郁的心情恰似凝固一般。

对着寒灯回忆起故乡往事;就象失群的孤雁警醒愁眠。

家乡太远归梦到破晓未成;家书寄到旅馆已时隔一年。

我真羡慕门外沧江的烟月;渔人船只就系在自家门前。

剖析:

537.“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住在旅馆无好伴,忧郁心情恰凝固。

此时此地此情景,抒情诗人雅风度。

旅无伴侣,黯然伤神。

538.“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寒灯思念往日事,孤雁哀鸣惊愁眠。

描绘寒夜思乡图,渲染孤清羁旅难。

孤雁哀鸣,梦中惊醒。

539.“远梦归侵晓,家书到来年。”

家乡远归梦破晓,家书到已隔一年。

暗示诗人在远方,揭示诗人乡思念。

远梦侵晓,家书一年。

540.“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羡慕门外江烟月,钓鱼船只在门前。

沧江美景门前船,勾起诗人故乡念。

沧江美景,勾起乡念。

(一百O九)《早秋》——许浑

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遥夜、清瑟、西风、翠萝、残萤、玉露、早雁、远山、落叶等初秋景色。在描绘过程中,诗人从听觉及视觉的高低远近着笔,落笔细致,层次清楚。无论写景还是用典,都贴切自然,紧扣“早秋”这一主题。

作者:许浑

许浑(约791-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原文;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注释:

遥夜:长夜。

1.泛:弹,犹流荡。

2.清瑟:指瑟。瑟音清逸,故称。

3.西风: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4.萝: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

5.玉露:指秋露。

6.金河:河名。现名大黑河。

7.还密:尚未凋零。

8.淮南: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今特指安徽省的中部。

译文:

漫漫长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青萝轻拂好象有西风飕飕而生。

白露凝珠的野草栖留几只残萤,秋之晨雁群掠过银河向南飞腾。

高大的树木拂晓看来尚未凋零,阳光下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古情。

剖析:

541.“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漫漫长夜荡瑟音,凛凛西风萝飘荡。

漫长秋夜情于景,西风绿草清冷样。

早秋夜景,凄凉之感。

542.“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残存萤火沾野草,秋晨雁群南飞翔。

描绘秋夜静谧凄,独特韵味人舒畅。

清秋拂晓,雁掠银河。

543.“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曙光初照高树茂,晴空万里遥山望。

一句近景一远景,树绿山青玲珑祥。

近景树绿,远景山青。

544.“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淮南一叶落知秋,洞庭秋波自想象。

暗示人如一叶荡,融入自然互动强。

一叶知秋,自然景象。

(一百十)《蝉》——李商隐

蝉的特性啊,其实有三个:一个是高居树上,一个是餐风饮露,还有一个是嘶鸣不已。这三个特性其实都是蝉的生物属性,并没有特殊意义,但是呢,多情善感的诗人却把自己的人生况味附加上去,让蝉的每个特性都自带品格,令人感慨。

原文: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虽带头恨声,实也徒然。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职微。

4.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5.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

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你虽含恨哀鸣徒然白费神劲。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大树依然苍翠却无丝毫同情。

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早已荒芜杂草埋没脚胫。

烦劳你的鸣叫我得借以自警,我也举家操守像你高洁不佞。

剖析:

545.“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栖身高枝难饱腹,含恨哀鸣白费劲。

暗喻诗人己清高,又与诗人身世情。

高枝难饱,嘶叫徒劳。

546.“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五更以后蝉声断,大树苍翠无同情。

达到抒情的顶点,使人蒙发愈悲怜。

诗非事物,人有情感。

547.“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官职卑漂流不定,家园早埋没脚胫。

切入自己诉不幸,求官半生漂不定。

抛开咏蝉,转到自己。

548.“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劳你鸣叫我警醒,我也举家苦清贫。

你我对举咏抒情,勾起诗人赋归情。

你叫我醒,举家清贫。

(一百十一)《风雨》——李商隐

商隐一生羁旅漂泊,宦海沉浮,不得重用,饱尝世态炎凉。遂借风雨以起兴,抒发抑郁悲愤之情。此诗也是李商隐自伤怀才不遇,写交游冷落的苦闷之情的。

这是作者自伤沦落漂泊无所建树的诗,是一曲慷慨不平的悲歌。诗以“风雨”为题,“凄凉”开首,是表露羁泊异乡,因目接凄风苦雨而引起的身世之感。

原文: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注释:

1.宝剑篇:唐将郭震(元振),少有大志。

2.羁泊句:意谓终年漂泊。

3.穷年:终生。

4.黄叶:用以自喻。

5.青楼:青色的高楼。此泛指精美的楼房,即富贵人家。

6.新知:新的知交。

7.遭薄俗:遇到轻薄的世俗。

8.旧好:旧日的好友。

9.隔:阻隔,断绝。

10.心断:意绝。

11.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古时以产美酒闻名。

12.几千:指酒价,美酒价格昂贵。

译文:

我读了宝剑篇后心里凄楚悲凉,羁旅中不得志想必漂泊到终年。

我象风雨中的黄叶依然在飘落,别人成日在青楼作乐歌舞管弦。

纵有新交遇到薄俗也难得持久,旧交老友因为久疏而断了良缘。

我不企望喝新丰酒能有新际遇,为消愁姑且沽饮不惜耗费几千。

剖析:

549.“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读了宝剑楚悲凉,羁旅不得必终年。

诗人抒发不遇感,凄凉羁泊欲穷连。

诗人之悲,悲从何来。

550.“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我像风叶依飘落,别人成日青楼乐。

触物兴感中寓虚,沉沦寒土贵贱殊。

我像黄叶,别人作乐。

551.“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纵有新交难持久,旧交老友断良缘。

一遭一隔孤困境,冰凉雨帘温断缘。

新知难交,旧友断缘。

552.“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不望新酒新际遇,为消愁不耗几千。

暗用新丰酒典故,留下苦闷无排遣。

贫困潦倒,穷途末路。

(一百十二)《落花》——李商隐

全诗纯用白描,而落花与惜花者之神情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个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诗借对落花命运的怜惜,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深深惋惜;诗人的一腔幽怨、缕缕情思在对落花深情的怜惜中含蓄婉转地透出,可谓情深韵美。

原文: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迢(tiáo)递(dì):高远貌。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3.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一作“仍欲稀”。

4.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5.沾衣:指流泪。

译文: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剖析:

553.“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高阁游客竞离去,小园春花凋乱飞。

客去花落含蓄妙,孤独惆怅命相随。

客去楼空,春去花落。

554.“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花影参差弯小径,远望落花映斜晖。

画面笼罩沉黯淡,透出诗人心哀悲。

花影小径,映着斜晖。

555.“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肝肠欲断怎扫去,望眼欲穿盼春归。

惜花之情断怜花,抒发情感洒泪水。

肝肠欲断,抛洒泪滴。

556.“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爱花惜花春去早,春尽花谢泪沾衣。

素怀壮志屡遭挫,流露诗人悲心意。

低回凄婉,感慨无限。

(一百十三)《凉思》——李商隐

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语言风格爽朗清淡,不雕饰,不造作。细细吟来,一种悲思绵绵的悲凉情味随之而生。或以为此诗是写女子怀念情人,并疑心他有了新欢,而把自己抛弃。此乃解人自解,不足为训。

原文: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注释

1.永怀:长思。

2.倚立句: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

3.北斗:指客所在之地。

4.南陵:今安徽东南。

5.占梦:卜问梦境。

译文:

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时节,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处像春天般遥远,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

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剖析:

557.“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客离去春潮平栏,秋蝉不鸣露满枝。

水亭秋夜清凉景,诗人闹静特殊思。

蝉止噪鸣,露挂树枝。

558.“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永远怀念美时节,重倚槛前时光逝。

诗人倚立亭栏间,思潮起伏凝神思。

水亭栏柱,思潮起伏。

559.“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 迟。”

你居住春天遥远,我在南陵嫌信迟。

一北一南遥天地,比喻新颖情乡思。

南陵传信,迟迟不回。

560.“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远隔天涯屡美梦,把友忘记疑新知。

不通音讯生疑虑,借梦占卜消疑忌。

屡梦占卜,猜疑结新。

(一百十四)《北青萝》——李商隐

诗所表达的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一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禅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诗人先写出访,次写途中,再写遇僧,最后以思想收获作结。

原文: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释:

1.北青萝:山名,在王屋山中。

2.崦:指日没的地方。

3.初夜:黄昏。

4.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5.宁:为什么。

译文: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剖析:

561.“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残阳落入崦嵫山,山中茅屋访高僧。

茅屋写出居简朴,高僧不孤令人尊。

僧人简朴,不厌孤独。

562.“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树林落叶僧何在?冒寒云寻路几层。

僧人高居云山顶,诗人不畏辛劳登。

寒云山路,盘上几重。

563.“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黄昏见他敲钟磬,闲适靠着一青藤。

刻画僧人闲自如,闲居清贫而自能。

生活清苦,清贫自如。

564.“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世界万物微尘中,一切皆空何爱憎?

赞美僧人幽生活,惮理领悟诗人生。

微尘万物, 何言爱憎?

(一百十五)《送人东游》——温庭筠

此诗写送别,“浩然离故关”一句确立了诗的基调,由于离人意气昂扬,就使得黄叶飘零、天涯孤棹等景色显得悲凉而不低沉,因而慷慨动人。诗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虽是在秋季送别,却无悲秋的凄楚。全诗意境雄浑壮阔,慷慨悲凉,有秋景而无伤秋之情,与人别而不纵悲情,毫无作者“花间词派”婉约纤丽的文风。

作者: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约812-866),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

原文: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释:

1.荒戍:荒废的防地营垒。

2.浩然句:指远游之志甚坚。

3.汉阳渡:湖北汉阳的长江渡口。

4.郢门山:即荆门山。

5.孤棹:孤舟。

6.棹:原指划船的一种工具,后引申为船。

7.何当:何时。

8.樽酒:犹杯洒。

译文

在荒凉的古垒,在落叶的时分;你怀浩气东去,离别久居乡关。

高风正好挂帆,直达古渡汉阳待到日出之时,便到了郢门山。

你在汉阳那边,还有几个友人?孤舟漂泊天涯,盼你早日归还!

不知要到何时,你我才能重见;还是多饮几杯,暂慰别离愁颜。

剖析:

565.“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荒弃营垒落叶送,远志告别古塞关。

渲染深秋凉气氛,友人远志心浩然。

浩气东去,离别久居。

566.“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汉阳送友出郢门,秋日送友大高山。

展示辽阔雄境界,此为友人行壮胆。

日出之时,郢门山到。

567.“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江东亲友几人在,等候孤舟天涯返。

目送孤舟消天际,切盼归舟念心肝。

漂泊天涯,盼早归还。

568.“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我们何时再相见,举杯畅饮慰愁颜。

送行之际酒言欢,依依惜别亲怀念。

不知何时,才能重见。

(一百十六)《灞上秋居》——马戴

这首诗描写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灞上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作者进身无门,困居于此,有感于秋节变换,身世落寞,作此诗慰藉愁情。

全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生动地写出了古代文人为功名而挣扎的不堪情状,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马戴

马戴(约799-869),字虞臣,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唐代诗人。马戴举进士屡不第,曾寓居华山。会昌四年(844年),登进士第,与项斯、赵嘏同榜。大中初,在太原军幕府为掌书记,以正言被斥,贬龙阳尉。大中末,佐大同军幕。懿宗咸通间,官终..

原文: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

注释:

1.灞上:古代地名,也称“‘霸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名的人多寄居此处。

2.雁行(háng):鸿雁飞时的整齐行列。

3.寒灯:寒夜里的孤灯。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

4.独夜:一人独处之夜

5.寄卧:寄居。

6.郊扉:郊居。指长安的郊外。扉:门。这里指屋舍。

7.何门:一作“何年”。

8.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致:达到,实现。

译文: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剖析:

569.“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秋风细雨灞原定,傍晚雁群南去频。

撩他愁思秋雨停,雁宿惶急人思情。

细雨初定,群南行频。

570.“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面对他乡树落叶,寒夜孤灯照我人。

描写寒独孤寂寞,突出诗人孤悲情。

他树落叶,孤灯独照。 

571.“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空园白露频下滴,单门独户僧为邻。

更大空间细景物,展现诗人孤心境。

单门独户,野僧为邻。

572.“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寄卧荒凉为时久,何时为国献此身。

道出久居荒郊孤,怀才不遇国无门。

郊居已久,无能为国。

(一百十七)《楚江怀古》——马戴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被贬为龙阳尉自江北来江南,行于洞庭湖群,触景生情,追幕先贤,感伤身世,而写下了《楚江怀古》五津三首,这是第一首。诗人不禁“不见”与相呼应:“悲秋” 二字点明孤独悲愁之意,同时在时间和节候上与开篇相呼应,使全诗在错综变化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

原文: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

1.木兰舟:此因楚江而用《楚辞》中的木兰舟。木兰:小乔木,有微香。。

2.苍山:一作“苍葭”(jiā)。苍葭:意为灰白色或青色的芦苇。

3.乱流:一作“岸流”。

4.云中君:本《楚辞·九歌》篇名,为祭祀云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歌》。

译文: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剖析:

573.“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雾露凝聚寒气侵,夕阳已落楚山丘。

描绘秋夜楚江景,给人一种凄凉忧。

寒气侵人,夕阳已下。

574.“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洞庭湖畔树猿啼,人乘木舟湖中游。

江南萧瑟旅孤寂,木兰舟中旅独坐。

人乘木兰,小舟飘流。

57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广漠湖上明月升,两岸青山滔乱流。

广泽意境开阔恬,衬托诗人孤悲忧。

山峦重重,夹乱流奔。

576.“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云中仙君怎不见?我竟通宵独悲秋。

此句点明题怀古,全诗变化呈美和。

云君不见,诗人独愁。

(一百十八)《书边事》——张乔

诗篇一展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作者:张乔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诗句清雅,迥少其伦。

原文: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释:

1.调角:犹吹角。 

2.断:尽或占尽的意思。

3.戍楼:防守的城楼。

4.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据《归州图经》载,胡地草多白色,唯昭君墓上草青,因号“青冢”。

5.梁州:此指古九州岛之一,大致范围为今天四川省的大部分、重庆市,以及陕西省西南部,也即唐代的西北边境地区。

6.大漠:一作“大汉”。

7.穷边:指最边远之地。

8.蕃:指吐蕃。

译文:

调角声划断了凄清的边秋,守边的兵士倚着边塞高楼。

阵阵春风吹着昭君的青冢,苍凉的夕阳远远落在梁州。

辽阔的沙漠没有兵戈阻扰,荒远的边地也有旅客漫游。

蕃人的情意就像这条河水,希望永远向着那南方奔流

剖析:

577.“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调角划断清边秋,守边兵士倚戍楼。

一个断字音韵美,表现并茂意境幽。

角声回荡,士兵倚楼。

578.“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阵阵风吹昭君冢,阳光远远落梁州。

春风虚写昭君墓,昭君亲和边无忧。

昭君和亲,事迹联想。

579.“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辽阔沙漠没兵阻,荒远边地有客游。

渲染美好和平景,络绎不绝民欢流。

而无兵阻,且有客游。

580.“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蕃人情意像此水,希望永远南奔流。

诗人望着滔滔水,民族团结愿望求。

思绪联翩,长久南流。

(一百十九)《除夜有怀》——崔涂

此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托“独”字;尾联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全诗流露出浓烈的离愁乡思和对羁旅的厌倦情绪。

作者:崔涂

崔涂(854-?),字礼山,善音律,尤善长笛。一说是江南人,一说唱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唐末诗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传诵。

原文: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

1.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

2.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

3.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

4.万里身:此身离家万里之外,路途遥远。

5.孤独:一支烛。这并非实指,而是说自己在这除夕之夜,孤独独照,更感到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

6.骨肉:指有血统关系的骨肉亲人

7.僮(tóng):未成年的仆人。

8.那堪(kān):哪能受得了。

9.岁华:年华。

译文:

巴郡巴东巴西,离家多么遥远;漂泊在这艰险之地,真难容身。

山峦错落,大雪下到更残漏尽;孤烛一支,彻夜伴我异乡客人。

我与骨肉亲眷,不觉渐离渐远;只有身边僮仆,跟我越来越亲。

漂泊生涯之苦,怎么经受得了?除夕一过,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剖析:

581.“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三巴路途多遥远,漂泊艰险难容身。

表现诗人漫旅途,孤身渡过艰路程。

感叹故乡,万里相隔。

582.“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山峦错落大雪漏,孤烛一支异乡人。

物态人情互映衬,揭示诗人孤心境。

乱山残雪,孤独异乡。

583.“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骨肉亲眷渐离远,身边僮仆越来亲。

真切写出久别乡,童仆相亲添温情。

骨肉远隔,僮仆亲近。

584.“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漂泊之苦岂受得?除夕一过新春新。

不堪忍受异乡飘,希望结束羁旅情。

堪正飘泊,明日岁新。

(一百二十)《孤雁》——崔涂

这首诗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写出“离群”这个背景。“诗眼”至此显豁通明。诗人飘泊异乡,世路峻险,此诗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原文: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释:

1.尔:指孤雁。

2.之:往。

3.渚:水中的小洲。

4.矰(zēng):短箭。

5.缴(zhuó):系在箭上的生丝绳。

译文:

几阵齐飞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只有你这孤雁,不知独自飞向何方。

暮雨中,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伙伴;你想栖息,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

渚上低暗,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只有关山的冷月,伴随你孤苦凄凉。

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恐慌。

剖析:

585.“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齐飞旅伴回到塞,一只孤雁飞何方?

对比诗人身处外,孤独无依相无望。

一只孤雁,低空盘旋。

586.“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暮雨悲凄呼伙伴,栖息却不下寒塘。

刻画孤雁失群态,诗人心理畏相当。

想下栖息,心怯盘旋

587.“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渚暗孤雁穿云层,关山冷月伴凄凉。

孤雁无依凄凉状,比喻诗人情感强。

月冷云低,凄凉寂寞。

588.“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未遭暗算把命丧,孤飞毕竟惧恐慌。

倾注全部情感雁,寄托诗人忧心殇。

孤雁自喻,羁旅之情。

(一百二十一)《春宫怨》——杜荀鹤

历来写宫怨的诗大多不着“春”字,即使是写春宫之怨的,也没有一首能像杜荀鹤这首那样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

作者: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佑初卒。

原文:

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注释:

1.婵娟:形态美好貌。

2.慵:懒。

3.若为容:又教我怎样饰容取宠呢。

4.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译文: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

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颜面;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

剖析:

589.“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

早年容美误入宫,懒得打扮没受宠。

受尽孤独不愿妆,描写宫女腻怨浓。

早年容美,被选入宫。

590.“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蒙恩受幸不在颜,到底为谁饰仪容。

流水直泻一贯注,孤独宫女自从容。

蒙恩受幸,不在颜面。

591.“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鸟儿声碎暖春风,太阳正午花影浓。

风和日丽语花香,春心受残寂寞穷。

春风鸟啼,和暖花影。

592.“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想念越溪浣纱女,欢歌笑语撷芙蓉。

往日浣纱自由在,如今宫廷孤悲痛。

浣纱西施,笑语连连。

(一百二十二)《章台夜思》——韦庄

这是一首身在外地思念家乡的诗。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秋夜所闻所见,写尽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诗的后半,写“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愁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清晰,感人至深。

作者:韦庄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干宁元年(894)进士,任校书郎。后仕蜀,官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其词与温庭筠齐名,称温韦。然风格有别。韦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语言清丽。词存55首,今有王国维辑《浣花词》一卷。

原文: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

1.瑟:古代弦乐器。多为二十五弦。弦乐器,这里指乐声。

2.清瑟,即凄清的瑟声。

3.遥夜:长夜。

4.弦:琴弦。

5.楚角:楚地吹的号角。其声悲凉。

6.下:落下。这句是说,残月从章台落下去了,即天快亮了。

7.章台:即章华台,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

8.芳草:这里指春光。

9.已云暮:已经晚暮了,指春光快要消歇了。

10.殊:绝。

11.乡书:指家书,家信。

译文:

长夜中清彻的琴瑟撩人幽哀;好像风雨绕弦无尽凄楚悲哀。

孤灯之下听到楚地号角凄怆;西边一钩残月已经落下章台。

韶花宛若芳草经秋业已都衰落;当年深交老友绝永迹不来。

寄给亲眷家书正愁难以发出;尽管传书秋雁又从北塞南回。

剖析:

593.“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长夜琴瑟撩人幽,好像风雨凄悲哀。

谛听凄神寒骨音,绕弦风雨岂感哀。

凄神寒骨,怎不感哀?

594.“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孤灯之下号角凄怆,西边残月落章台。

孤灯独坐心酸楚,残月西下凄无奈。

困守寓所,孤灯独坐。

595.“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芳草绿了而又枯,故人依然久未来。

表达诗人盼重逢,望穿秋水失难挨。

芳草喻指,美光难驻。

596.“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欲寄乡书难发出,尽管秋雁又南飞。

见到南雁情潮涌,怀人思乡浑情迷。

秋思百结,无可奈何。

(一百二十三)《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

这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如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

作者:僧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原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

1.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着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2.虽:一作“唯”。

3.带:近。

4.郭:外城,泛指城墙。

5.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着花:开花。

7.扣门:敲门。

8.西家:西邻。

9.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去:一作“出”。

10.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

11.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译文: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剖析:

597.“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家迁徙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桑麻。

好友的新居幽静,桑麻丛中能见它。

家迁城郭,路通双麻。

598.“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近处篱笆种菊花,到了秋天没开花。

表现环境的幽僻,超尘隐士形象佳。

篱边种菊,秋未开花。

599.“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诗人敲门无人答,回转不舍问西家。

相访不遇之惆怅,询问近邻友去哪?

扣门无人,欲问西家。

600.“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陆友已往山中去,太阳西下才回家。

寄情山水之陆友,逸士风度之身价。

已去山中,归时日斜。

六、七言律诗

(一百二十四)《黄鹤楼》——崔颢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发,创作了这首诗。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一去不返”“芳草萋萋”成语来源于此。

作者:崔颢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唐玄宗开元(713年—741年)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年—756年)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2.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3.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4.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市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阳光下汉阳的树木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剖析:

60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仙人驾鹤杳无踪,留下空荡黄鹤楼。

美好憧憬寻常楼,诗人心中怀感受。

美好憧憬,空荡鹤楼。

60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没回来,白云天上飘悠悠。

江天相接自然画,诗人心境渐开悠。

一去不返,白云悠悠。

60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汉阳树,芳草繁茂鹦鹉洲。

诗人眼前黄鹤楼,虚幻传说眼前走。

光照汉阳,芳草悠悠。

60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游子故乡在何处?江上雾霭人烦愁。

触景生情迷雾浓,广义乡愁心情优。

面对此景,更生乡愁。

(一百二十五)《行经华阴》——崔颢

此诗描写了诗人途经华阴时所见的华山三峰雄奇险峻的景色,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瑰丽,抒发了诗人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以及对学道求仙的向往之情。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原文: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及注释

1.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位于华山北面。一作“华山”。

2.岧峣(yáo):山势高峻的样子。

3.太华:即华山。

4.咸京:即咸阳,今陕西西安。

5.三峰:指华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

6.武帝祠:即巨灵祠。汉武帝登华山顶后所建。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7.仙人掌:峰名,为华山最峭的一峰。

8.秦关:指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9.驿路:指交通要道。

10.汉畤(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11.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12.学长生:指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译文:

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

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

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连着汉畤。

借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何不到此访仙学道求长生?

剖析:

605.“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高峻华山俯京都,天外三峰非削成。

华山之高矗天际,展现壮景情惊人。

刀斧无用,神工胜力。

606.“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武帝祠前乌云散,雨晴仙人掌葱青。

汉武庙宇既赞美,也是仙人所赏欣。

祠前云散,掌上雨睛。

607.“河山北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秦关河山势险要,驿路西连汉畤平。

险字坎坷平坦荡,景语情言心愁情。

险字透露,名利之途。

608.“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问旁追名逐利人,怎不学道求长生?

说明争名夺利人,不得安心学长生。

力避陈直,喻劝反问。

(一百二十六)《望蓟门》——祖咏

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

作者:祖咏

祖咏(约699-746)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字和生,开元进士,仕途中很不得志。后迁居汝水以北,以打鱼砍柴为生,隐居而终。相传他在长安应考进士时,按规定应试诗为五言六句十二韵,而他只作四句便交卷了,考官问他为什么不按规定写完,他笑着说:“意思全都表达尽了,不敢再画蛇添足。”这四句诗便是《终南望余雪》。此诗确实独出心裁,别具匠心。他是唐代的山水派诗人。

原文: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

1.一去:一作“一望”。

2.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3.危旌:高扬的旗帜。

4.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5.论功:指论功行封。

6.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译文:

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边塞寒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剖析:

609.“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燕台眺望暗吃惊,笳鼓喧闹汉兵营。

起笔壮大名燕台,道出诗人满激情。

起句突兀,暗用典故。

610.“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江山积雪笼寒光,寒光映照飘旗旌。

首句万里次三边,雄浑之气溢于明。

意气昂扬,军威赫然。

611.“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战火连天遮明月,渤海云山拥蓟城。

上句描写进攻势,下句磐石防守遁。

稳如盘石,边疆重镇。

612.“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人未投笔从戎,学终军自愿请缨。

连用典故豪气感,抒发报国壮志心。

非投笔吏,欲请长缨。

(一百二十七)《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崔曙

崔曙只有这一首七律,但却是名作,可见诗贵精不贵多。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

作者:崔曙

崔曙(?-739年),一作署,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人 ,唐朝状元、诗人。崔曙自幼失去双亲,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可惜,第二年,崔曙就病故了。

原文: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释:

1.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望仙台:据说汉河上公授汉文帝《老子章句》四篇而去,后来文帝筑台以望河上公,台即望仙台,在今河南陕县西南。

2.刘明府容:名容,生平不详。明府,唐代对县令的尊称。

3.高台:指望仙台。

4.曙色开: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

5.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在今山西、河南一带。北向:形容山势向北偏去。

6.二陵:指崤山南北的二陵,在今河南洛宁、陕县附近。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东:一作“西”。

7.关:函谷关。

8.令尹: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相传他忽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至。不一会果然老子骑青牛过关。尹喜留下老子,于是老子写《道德经》一书。尹喜后随老子而去。谁能识:谁还能遇到关门令尹呢?

9.河上仙翁:即河上公,汉文帝时人,传说其后羽化成仙。

10.彭泽宰: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

11.陶然:欢乐酣畅的样子。

12.共醉:一作“一醉”。

13.菊花杯:意谓对菊举杯饮酒。

释文:

汉文皇帝修建高高的望仙台,今日登临时天边曙色刚散开。

三晋的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边飘来。

像关门令尹谁能够认识清楚,仙翁河上公一去便不再返回。

远求神仙不如就近寻彭泽宰,一起畅饮共为重阳菊花干杯。

剖析:

613.“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文帝修建望仙台,今日登临曙色开。

诗人登台高远望,阳光遍照心情开。

登高远望,心情开朗。

614.“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三晋云山向北方,二陵风雨东边来。

四季变换夏春天,人的意志不转载。

山向北方,风雨东来。

615.“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仙台长官谁相识,被聘宰相忘不回。

改朝换代变长官,历史感慨继续追。

改朝换代,历史感慨。

616.“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求仙应寻彭泽宰,重阳畅饮菊花杯。

功名利禄过眼烟,透露浓厚隐逸醉。

沿着渊明,采菊饮酒。

(一百二十八)《送魏万之京》——李颀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思。

 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

原文: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

1.魏万:又名颢。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

2.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

3.关城:函谷关。

4.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

5.蹉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剖析:

617.“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清晨听到离别歌,昨夜薄霜早渡河。

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人思愁。

离别之歌,早渡黄河。

618.“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怀愁之人怕雁鸣,云山冷寂寞客过。

面对云山心不宁,抒发诗人黯神丢。

云山过客,岂听雁鸣。

619.“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潼关晨曦寒临城,京城深秋捣声多。

描绘长安秋夜景,暗喻长安不久留。

长安秋色,不可长留。

620.“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不以长安乐所在,以免白白时光磨。

诗人给予魏万嘱,劝诫可谓言义多。

长者风度,嘱咐魏万。

(一百二十九)《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凭吊,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是他创作中一篇著名的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李白极少写律,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三山二水”汉语成语来源于此。“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成为佳句。

原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剖析:

621.“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凤凰台翔集遨游,凤去台空江依旧。

见证古代历史迁,只有长江不停流。

凤去台空,长江永恒。

62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吴国宫廷已荒芜,东晋人物早作古。

历史典故眼前景,今昔对比历史途。

风流入墓,灰飞烟火。

62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高耸三峰露天外,白鹭洲秦淮分开。

气象壮丽境界阔,自然力量雄心怀。

三山二水,气象万千。

624.“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天上浮云遮太阳,不见长安感忧愁。

奸臣当道障贤良,抒发诗人忧心头。

奸臣当道,报国无门。

(一百三十)《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

此诗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适此诗情真意挚而又气势健拔,虽然连用了四个地名,但对诗意并无窒碍,反而使意境显得更为开阔,是用得成功的范例。全诗情感不悲观,也不消极。

原文: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

1.谪居:贬官的地方,冒下四句。

2.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

3.衡阳: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4.青枫江:在长沙。

5.秋帆:指浏水,是长沙与湘江汇合处。

译文: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剖析:

625.“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二位别不知意想?下马问贬谪地方。

别谪居点出送贬,遭受贬谪劝鼓祥。

同情贬谪,劝慰鼓励。

626.“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去巫峡听猿啼泪,到衡阳我望雁书。

猿啼雁归思人乡,表达诗人关切乎。

路途遥远,猿泪沾裳。

627.“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青枫江上孤帆去,白帝城边古木黄。

显诗人艺术匠心,情景相融情岂忘。

秋帆远航,古木疏黄。

628.“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朝廷恩泽雨露降,暂时别离别彷徨。

诗人宽慰被贬友,仍有机会回朝堂。

针对愁怨,重心劝慰。

(一百三十一)《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岑参

此诗作于唐肃宗干元元年(758)春天,当时岑参任右补阙,与诗人贾至、杜甫、王维为同僚。时为中书舍人的贾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岑参之和即为此诗。在诸和诗之中,杜甫的和诗以其格律谨严而着称,王维的和诗以其气象阔大而驰名,至于岑参的这首和诗,则以其押韵奇险、对仗圆满,属对精工与用语之典丽而深获历代论者之盛誉。

原文: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释:

1.和(hè):即和诗,是用来和答他人诗作的诗,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可和韵,可不和韵。

2.中书舍人:官名,时贾至任此职。

3.大明宫:宫殿名,在长安禁苑南。

4.紫陌:指京师的街道。

5.啭(zhuàn):婉转的叫声。

6.皇州:京都。

7.阑:尽。

8.金阙(què):皇宫金殿。

9.万户:指皇宫中宫门。

10.玉阶:指皇宫中大明宫的台阶。

11.仙仗:天子的仪仗。

12.剑佩:带剑、垂佩绶,都为高官之饰物,此指禁卫军的武装。

13.凤凰池上客:指贾至。凤凰池,也称凤池,这里指中书省。

14.阳春:古曲名,即宋玉《对楚王问》中提到的《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后以之比喻作品高妙而懂得的人很少。

译文:

雄鸡啼鸣京城曙色光寒,莺啼婉转皇宫春色正阑。

宫殿报晓钟声催开万户,玉石台阶仪仗拥簇千官。

花迎朝臣佩剑繁星初落,柳拂旌旗仙人盛零未干。

只有凤凰池上舍人诸客,阳春高雅一曲和歌皆难。

剖析:

629.“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鸡鸣京城曙光寒,莺啼皇宫春色阑。

鸡鸣曙光莺啭春,增强诗歌艺术染。

鸡鸣光寒,皇宫春色。

630.“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宫殿晓钟声万户,玉石台阶仗入堂。

金阙玉阶丽堂皇,金玉万千对仗畅。

金銮钟声,朝见皇帝。

631.“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花迎朝臣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花迎剑佩柳拂旗,颇得后世论者睐。

繁星初落,露犹未干。

632.“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凤凰池阳春白雪,谁想唱却步知难。

现对贾至的恭维,表现诗人的逊谦。

难字流露,岑参感受。

(一百三十三)《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

此诗作于唐肃宗干元元年(758)春天,当时王维任太子中允,与诗人贾至、杜甫、岑参为同僚。时为中书舍人的贾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王维之和即为此诗。这首诗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原文: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注释:

1.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

2.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

3.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4.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5.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6.衣冠:指文武百官

7.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

8.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9.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10.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

11.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

12.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译文:

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

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

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

剖析:

633.“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戴红巾报时更晓,衣官送皇翠云裘。

突出宫中的肃静,显宫廷庄严平和。

各遵职守,有条不紊。

634.“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九重皇宫开宫门,万国使臣朝拜帝。

勾早朝气势非凡,标大唐帝国威仪。

朝见天子,威武庄严。

635.“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日光初照掌扇动,香烟缭袍绣龙浮。

仙掌挡日香烟绕,制造皇庭华贵图。

仙掌挡日,皇庭华贵。

636.“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

早朝结束皇写诏,佩玉叮当凤池头。

朝拜后情景作结,表现帝繁忙紧凑。

华贵气氛,别具艺术。...

(一百三十四)《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

制》——王维

蓬莱宫,即唐大明宫。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王维的诗,高出众人一筹,发挥了他作为一个画家善于取景布局的特长,紧紧扣住题目中的“望”字去写,写得集中,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原文: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注释:

1.圣制:皇帝写的诗;

2.蓬莱:宫名,谓大明宫;

3.兴庆:兴庆宫,唐玄宗为诸王时

4.以旧宅改建;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

5.阁道:谓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园的复道。

6.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7.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

8.秦塞:谓长安城郊,古为秦地。

9.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县北。

10.汉宫:也指唐宫。

11.銮舆(luán yú) :皇帝的乘舆(泛指车马、战车)。

12.迥出:远出。

13.千门:指宫内的重重门户。此句意谓銮舆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而出。

14.上苑:泛指皇家的园林。

15.双凤阙:指大明宫含元殿前东西两侧的翔鸾、栖凤二阙。

16.阙:宫门前的望楼。

17.行时令:谓行迎春之礼。

18.宸(chén)游:指皇帝出游。

19.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处,后又引伸为帝王的代称。

20.物华:美好的景物。后两句意谓,皇帝本为乘此顺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并非只为赏玩美景。

译文 :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剖析:

637.“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渭水曲折流秦地,黄山盘旋宫脚下。

取景布局的特点,勾勒城郊阔景象。

渭水曲折,黄山盘旋。

638.“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皇辇远出夹道柳,阁道回看似锦绣。

玄宗出游的写照,盛况从中可回流。

宫苑长安,春天景象。

639.“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帝城高耸凤阁楼,雨润泽美不胜收。

高峰突起耳目耸,描绘春雨长安图。

凤阁凤楼,春雨润泽。

640.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把住春光时令忧,玩赏春光驾车游!

阳气上升万物苏,皇帝顺应天道就。

天道时令,赏玩景物。

(一百三十五)《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辋川真是王维的福地,王维在这写春天,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写秋天,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都是千古名句呀,写夏天,最好的就是这首《积雨辋川庄作》,好到什么程度?有评论家就讲,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不是崔颢的《黄鹤楼》,也不是杜甫的《登高》,而是王维这首《积雨辋川庄作》

原文: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

1.积雨:久雨。

2.辋(wǎng)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3.空林:疏林。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

4.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5.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

6.饷:送饭食到田头。

7.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8.阴阴:幽暗的样子。唐李端《送马尊师》诗:“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

9.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

10.漠漠:形容广阔无际。唐罗隐《省试秋风生桂枝》诗:“漠漠看无际,萧萧别有声。”

11.习静: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南朝梁何逊《苦热》诗:“习静閟衣巾,读书烦几案。”

12.槿(jǐn):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其花早开晚谢。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理。

13.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

14.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15.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16.“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里借海鸥喻人事。何事:一作“何处”。

译文: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

剖析:

641.“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积久雨烟火难升,烧饭菜送耕耘人。

展人物活动场面,透诗人安逸心境。

积久阴雨,烟火难升。

64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水田广漠白鹭飞,夏日浓荫鹂啼声。

黄鹂白鹭以描绘,两种景象互映衬。

田野树林,黄鹂啼声。

643.“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山中养性赏朝槿,松下素食无荤腥。

夏秋花朝开暮谢,诗人可修身养性。

吃着素食,不沾荤腥。

644.“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村夫野老没隔阂,海鸥疑心舞不停。

两个典故慰自己,随缘任遇世无争。

与世无争,山林之乐。

(一百三十六)《酬郭给事》——王维

这首诗,既颂扬了郭给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想辞官隐居的思想。写法上,诗人又别具机杼。最突出的是捕捉自然景象,状物以达意,使那颂扬之情,完全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中,从而达到了避俗从雅的艺术效果。

王维的后半生,虽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然而在官场上却是“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这类应酬的题材甚多。这首诗,写法上,诗人又别具机杼。最突出的是捕捉自然景象,状物以达意,使那颂扬之情,完全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中,从而达到了避俗从雅的艺术效果。

原文: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注释:

1.郭给事:郭承嘏,字复卿。“给事”,即给事中,是唐代门下省的要职,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地位是十分显赫的。

2.洞门:指深宫中重重相对相通的门。

3.霭余辉:遮蔽住落日的光辉。

4.阴阴:枝叶茂密的样子。

5.禁里:禁里:禁中,即皇宫中。

6.省:指唐门下省。

7.玉佩:官员身上佩带的玉石饰物。

8.趋:小步而行。

9.奉:“捧”的本字。

10.天书:皇帝的诏书。

11.拜琐闱:指毕恭毕敬地离开宫门。

12.琐闱,宫门。因宫门上刻着连琐图案并以青色饰之,故得名。

13.从君:喻在朝做官。

14.解朝衣:喻不再做官。

译文:

门庭楼阁沐浴着夕阳的余晖, 桃李繁荣茂盛柳絮乘风纷飞。 

禁宫中官舍的晚钟稀稀落落, 门下省里鸟鸣吏少无事可为。 

凌晨身佩玉饰进诣銮殿朝拜, 傍晚捧着诏书退朝拜别琐闱。 

我想随您进退无奈年迈体衰, 将因常常卧病解脱朝衣引退。

 剖析:

645.“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宫门楼阁夕余晖,桃李茂密柳絮飞。

描写高阁暮春景,刻画幽雅环境味。

桃李成荫,十分壮丽。

646.“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宫中晚钟稀稀落,省中啼鸟叽叽哩。

奉职贤劳淸廉静,吏人稀少时世美。

值班悠闲,欣赏鸟鸣。

647.“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晨入金殿玉佩晃,夜捧天书别宫闱。

一趋字和一拜字,显示给事官职威。

早见皇帝,晚为宣读。

648.“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同进退无奈老衰,卧病脱朝衣引退。

表达对郭仰慕情,寓诗人辞官隐归。

年已衰老,辞官归隐。

(一百三十七)《蜀相》——杜甫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融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剖析:

649.“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何处寻孔明祠堂?成都城柏树地方。

此问答浓重感情,语意亲饱含高尚。

凭吊祠堂,成荫易找。

650.“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照显露春色,树上鹂婉啭鸣唱。

色彩鲜音韵浏亮,现祠堂盎然景象。

景物忧伤,忧国忧民。

651.“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夺天下茅庐拜访,辅两朝忠诚满腔。

诸葛亮雄才大略,现忠贞不渝形象。

定国之策,济世雄才。

652.“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者军中病亡,赞英雄涕泪满裳。

咏叹才追忆先贤,期盼着憧憬满腔。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百三十八)《客至》——杜甫

此诗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原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

1.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相过,即探望、相访。

2.舍:指家。

3.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4.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5.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6.市远:离市集远。

7.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

8.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9.旧醅:旧酿之酒。醅,没有过滤的酒,也泛指酒。

10.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11.余杯:余下来的酒。

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家底大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剖析:

65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草堂南北满春水,鸥群日日结队来。

绿水缭绕春荡漾,清幽僻静友相待。

生活寂寞,盼望交往。

654.“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老夫不曾扫花径,柴门今天为君开。

客谈口吻话实感,前后映衬深情怀。

未扫花径,门为君开。

655.“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离市太远孬菜肴,家底太薄陈酒待。

描绘宾主情分景,充满款曲融洽态。

新酒高贵,陈酒便用。

656.“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若邀邻翁同对饮,隔篱唤来一干杯。

浓墨重笔客就餐,主客之间真诚陪。

真诚相待,深厚情意。

(一百三十九)《野里》——杜甫

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夏天,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诗作于定居草堂的第二年。

原文: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

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城,一作“年”,一作“奇”。

3.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4.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5.清江:指锦江。

6.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

7.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8.诸弟: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它三弟都散居各地。

9.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10.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11.日:一作“自”

译文:

西山白雪皑皑护卫三城重镇,南浦边清江水长横跨万里桥。

四海之内战火不断兄弟失散,只身远在天涯不禁涕泪涟涟。

迟暮之年只有一身疾病相伴,未有丝毫劳绩报答圣明朝廷。

骑马来到郊外不住纵目远望,世事日益萧条令人悲伤怅惘。

剖析:

657.“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西山白雪三城守,南郊锦江万里桥。

诗人望西山锦江,驻军防敌侵要道。

西山雪城,南万里桥。

658.“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战乱兄弟音讯隔,失落天涯身心飘。

战乱推出怀诸弟,诗人自伤落天遥。

战乱怀亲,如在天涯。

659.“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迟暮之年病身躯,至今无功报圣朝。

野望感触忧家国,伤已伤民溢言表。

暮年多病,无功报圣。

660.“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骑马郊外眼远眺,无法忍受渐萧条。

指明本题增效果,表达诗人悲情操。

爱国爱民,思弟报国。

(一百四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号称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官军:指唐朝军队。

2.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3.蓟北:即河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4.涕(tì):眼泪。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5.却看:回头看。

6.妻子:妻子和孩子。

7.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8.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是说书也无心看了。

9.纵酒:开怀痛饮。

10.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11.巴峡:巫山入巴东县为巴峡。一说指巴县(今重庆)一带江峡的总称。

12.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13.便:就。

14.襄阳:今属湖北。

15.洛阳:今属河南。

译文: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剖析:

66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此事泪洒裳。

心潮澎湃涕泪流,以形传神喜若狂。

听者泪雨,狂喜状态。

66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看妻儿愁消散,收起诗书喜外望。

却看妻子卷诗书,衬托诗人乐满堂。

诗人狂喜,珍重诗书。

66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日头耀高歌美酒,明媚光伴我返乡。

显诗人喜悦之情,返故乡迫切心肠。

返回之情,伴满目喜。

66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动身起程穿巫峡,穿过襄阳奔洛阳。

展示想象绘实境,巴峡巫峡襄洛阳。

穿过巫峡,直奔洛阳。

(一百四十一)《登高》——杜甫

《登高》可能是《九日五首》中的一首,只因写得格外成功,远胜其余四首,故尔为编诗者独立出来。此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1.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2.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

3.回:回旋。

4.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5.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6.百年:犹言一生。

7. 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8.万里:指远离故乡。

9.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10.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11.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12.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译文: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剖析:

665.“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猿啼哀, 渚清河洲鹭飞回。

开门见山渲悲凉,触发诗人心忧悲

天高风急,渚清河洲。

666.“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然纷纷下,无尽长江滚滚来。

刻画秋天的特征,灾情于景深情怀。

奔流不息,深沉情怀。

66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身在万里客悲秋,疾病缠身今登台。

由秋及人有感发,年老多病自登台。

沦落他乡,悲感秋天。

668.“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恨鬓白,困顿潦倒酒停杯。

历尽艰难长满双衰,突出诗人内心伤悲。

长满双衰,浇愁酒杯。

(一百四十二)《登楼》——杜甫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原文: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

1.客心:客居者之心。

2.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3.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4.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5.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6.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7.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8.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9.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10.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是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宠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11.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12.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父”通“甫”读三声fǔ 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

译文: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处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剖析:

669.“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登楼望春伤游心,万方多难愁思临。

诗人却为国灾难,重重忧愁黯伤心。

流离他乡,愁思满腹。

670.“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锦江春色天地来,垒山浮云古到今。

描绘壮美山河景,形成忧国忧民情。

浮云飘忽,风云变幻。

671.“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大唐朝廷不动摇,吐蕃夷狄莫再侵。

词严义正浩气凛,诗人语气爱国情。

对吐寄语,气运久远。

672.“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昏庸后主立祠庙,日暮我学孔明吟。

表达诗人悲壮慨,暗示社会不安宁。

诗人空杯,吟诗自遣。

(一百四十三)《宿府》——杜甫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谋。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天。所谓“宿府”,就是留宿幕府的意思。因为别人都回家了,所以他常常是“独宿”。

府,幕府,古代将帅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宿府,即留宿幕府。

原文: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

1.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

2.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梧:一作“桐”。

3.炬:一作“烛”。

4.“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

5.中天:半空之中。

6.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

7.荏苒:犹辗转,指时间推移。

8.关塞:边关;边塞。

9.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10.伶俜(pīng):流离失所。

译文: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

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剖析:

673.“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井畔梧桐秋夜抖,只有蜡烛残光随。

淸寒烘托心境凉,未写独宿写氛围。

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674.“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长夜号角似自语,天空月色与我趣。

突出府中无共语,沉郁悲抑乱心绪。

月色姣好,谁来欣赏。

675.“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光阴荏苒哪亲音?关塞萧条寻路辛。

流露诗人悲凉心,浓厚思家忆弟情。

战乱未息,回家路险。

676.“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忍受十年飘生存,家安这里勉栖身。

诗人逍遥游自比,强移一枝露愁闷。

十年飘零,勉强栖身。

(一百四十四)《阁夜》——杜甫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原文: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

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3.霁(jì): 雪停。

4.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5.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6.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7.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8.战伐:崔旰(gàn)之乱。

9.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10.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11.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

12.人事:指交游。

13.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14.漫:徒然、白白的。

译文: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剖析:

677.“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岁末时夜长昼短,天涯霜雪散寒宵。

夜长昼短时荏苒,凄凉寒怆感心焦。

岁暮阴阳,天涯霜雪。

678.“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战鼓号角起,山峡倒映随波摇。

关切时局景欣赏,苍凉恢宏铿锵调。

鼓角悲壮,江面摇曳。

679.“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战乱传来几家哭,渔樵传来夷族瑶。

刻画夔州典型境,触动诗人国心焦。

野哭战伐,夷歌渔樵。

680.“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孔明公孙成黄土,人事变迁我无聊。

英雄人物作尘土,流露诗人伤心潮。

个人寂寞,忧愤感伤。

(一百四十五)《咏怀古迹·其一》——杜甫

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原文: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释

1.支离:流离。

2.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3.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4.淹:滞留。

5.日月:岁月,时光。

6.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边境。

7.共云山:共居处。

8.羯(jié)胡:古代北方旧时用以泛称来自北方的外族 ,指安禄山。

9.词客:诗人自谓。

10.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11.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12.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江陵。

译文:

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他晚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剖析:

681.“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战乱之际我流离,辗转入蜀漂东西。

安史之乱全生活,只叙事实感慨已。

兵荒马乱,流离失所。

682.“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三峡楼台留时光,五溪夷人处一起。

所在之地风情殊,百姓多是溪后裔。

所在之地,风情殊异。

683.“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羯胡之人事多变,诗人忧乱流外地。

羯胡狡诈不可靠,伤时盛世今未起。

支离漂泊,感时念乱。

684.“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抚今追惜庾一生,晚年诗赋惊千里。

庾信典故沉郁苍,抒发诗人难归悲。

以庾自比,暮年漂泊。

(一百四十六)《咏怀古迹·其二》——杜甫

这是推崇宋玉的诗。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索寞鸣不平。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原文: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释:

1.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2.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3.云雨句:宋玉曾作《高唐赋》,述楚王游高唐(楚台观名),梦见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4.岂梦思:意谓宋玉作《高唐赋》,难道只是说梦,并无讽谏之意?

5.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译文:

默诵草木摇落深知宋玉为何悲秋,他学问渊博文辞精采算是我老师。

相隔千秋追怀怅望叫人不免流涕,索寞萧条我和他相似却生非同时。

江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他的云雨楼台岂是说梦而无讽意?

最可感慨的是当年楚宫早已泯灭;,至今船夫还带疑地指点这些古迹。

剖析:

685.“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宋玉作品草木摇,深深理解我老师。

诗人以师承宋玉,旨意在闵惜尊师。

宋玉才华,奉为师表。

686.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千秋追怀人流泪,索寞萧条不同时。

虽与宋玉相距远,渲染诗人怆心思。

身隔异代,同样萧条。

687.“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故宅仍存文空留,云雨楼台虚梦思。

江山云雨故宅荒,充满诗人哀伤词。

故宅仍存,楼台虚梦。

688.“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感慨楚宫早泯灭,至今船夫疑古迹。

诗人正是借怀古,抒发身世家国思。

船人指点,令人确信。

(一百四十七)《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发己怀。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

1.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2.明妃:指王昭君。

3.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4.朔漠:北方大沙漠。

5.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6.省(xǐng)识:认识、端详、观察的意思。

7.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8.环佩:古代妇女戴的装饰物,这里代指王昭君。

9.胡语:胡音。

10.怨恨曲中论(lún):乐曲中诉说着昭君的哀怨。论,这里读作lún,是为了押韵。

译文: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剖析:

689.“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山峦连绵奔荆门,昭君至今存山村。

发挥想象昭君地,构想群山壮气氛。

昭君山村,至今存留。

690.“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昭君离宫入荒漠,只留青冢凄黄昏。

写尽昭君一生悲,表达人才埋痛痕。

最后留下,凄凉黄昏。

691.“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昏庸识别昭君容,月夜环佩来昭魂。

骨留青冢魂灵在,描写昭君家国疼。

骨留青冢,魂回故乡。

692.“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载流传琴胡音,曲中倾诉满腔愤。

借曲点明怨主题,寄托诗人爱国本

诗人怨恨,身世之情。

(一百四十八)《咏怀古迹·其四》——杜甫

此诗为《咏怀古迹》组诗的第四首。咏怀的是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

原文: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释:

1.蜀主:即刘备。

2.窥吴:伺机伐吴。

3.崩年:死的那一年。

4.永安宫: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

5.翠华:天子仪仗。

6.玉殿:宫殿的美称。

7.巢:栖息。

8.岁时:一年四时;四季。

9.伏腊:伏祭、腊祭。

10.武侯祠屋:指诸葛亮庙。

译文:

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剖析:

693.“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兵伐吴驻扎三峡,战败卒之永安宫。

歌颂刘备生前事,大业未成身先终。

进吴失败,卒于永安。

694.“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昔日旌旗飘空山,永安宫湮野庙中。

当年旌旗凭想象,玉殿缥缈祠庙中。

出行威仪,已成历史。

695.“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古庙杉松鹤做巢,每逢伏腊祭村翁。

通过景物的描绘,展示历史的认同。

古庙杉松,伏腊祭祀。.

696.“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丞相祠庙近先王,君臣祭礼相共同。

抒发了无限感慨,表达了无限敬重。

武祠主庙,同受祭祀。

(一百四十九)《咏怀古迹·其五》——杜甫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

原文: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

1.宗臣:世所宗尚的重臣。

2.肃清高:为其清高而肃然起敬。

3.三分割据:指魏蜀吴鼎立。

4.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

5.伯仲:不相上下。

6.伊吕:伊尹与吕尚。伊伊一般指项炜伊。 项炜伊,又称伊伊; 吕尚 名望 ,与 伊尹 并称“ 伊望”。

7.指挥若定:言诸葛亮治政用兵从容镇定。

8.萧曹:萧何与曹参。

9.祚:福祚。

译文:

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士流芳;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遗像,肃穆清高。

天下三分的局势,是经他策划运筹;千百年来,他才能象鸾凤振羽云霄。

他辅佐刘备,同伊尹吕尚难分上下;指挥从容镇定,萧何曹参不能比超。

时运不好,东汉帝业实在难于复兴;心志虽坚,终因军务繁艰死于积劳。

剖析:

697.“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孔明大名天地间,肃穆遗像臣清高。

诗人参观武侯祠,高风亮节添节操。

雄才大略,热烈颂扬。

698.“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细密思筹划谋略,三分天下古云霄。

书写孔明之才能,雄才大略尽高效。

奇功伟业,历代敬仰。

699.“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军事才华建功业,萧何曹参之倾倒。

表现武侯崇尚情,显示诗人持评高。

赞扬孔明,谋臣之上。

700.“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可叹汉家福难复,军务繁忙殉于劳。

感慨汉朝气数终,英雄平生品尚高。

杰出人物,大业未成。

(一百五十)《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

综观全诗,或委婉托讽,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运用多种笔墨,向友人倾诉了因犯上而遭贬滴的痛苦情怀。语言看似质实,却不乏风流文采。前人评对长卿七言律诗云:“工绝秀绝。”当不为溢美之词。

原文: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释:

1.江州:今江西九江市。

2.薛六、柳八:名未详。六、八,是他们的排行。

3.员外:员外郎的简称。原指正额的成员以外郎官,为中央各司次官。

4.生涯:犹生计。

5.优诏:优厚待遇的诏书。根据上下文,此当为反语。

6.醉歌:醉饮歌唱。

7.胡雁:指从北方来的雁。

8.“淮南”句:江州在淮南,其地又在古代楚国境。

9.楚山多,木叶零落,所见之山也多了。

10.沧洲:滨海的地方,也用以指隐士居处。

11.顾:回看。

12.无如:无奈。

13.龙钟:指老态迟钝貌。

14.弃:一作“老”。

15.遣:使,这里是叮咛之意。

16.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译文:

平生那料还会承受优惠的诏书,世事茫然我只知学唱沉醉的歌。

江上明月高照一排排鸿雁飞过,淮南木叶零落一重重楚山真多。

寄身沧洲我真喜欢离海滨较近,顾影自怜白发丛生也无可奈何。

如今我老态龙钟不免为人共弃,愧对你呵我再被遣要小心风波。

剖析:

701.“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多年沦落岂优诏,世事参破狂醉歌。

承优诏实是反说,绝属无奈借醉歌。

一种贬滴,愤慨不平。

702.“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明月高照鸿雁过,淮南木叶楚山多。

眼前之景清秋季,诗人贬谪孤独忧。

北来南去,大雁而过,淮南木落。

703.“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寄身沦洲近海滨,白发丛生无奈何。

想从萧瑟中振起,又跌落到感伤多。

寄身沦洲,白发丛生。

704.“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老态龙钟人共弃,愧对君王慎风波。

感愧友人情作结,多亏叮嘱慎风波。

旧识叮嘱,旅途风波。

(一百五十一)《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原文: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

1.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2.谪宦:贬官。

3.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4.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5.独:一作“渐”。

6.汉文:指汉文帝。

7.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译文: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后人凭吊之意?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到此地!

剖析:

705.“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你贬寂寞住三载,万古留下楚地哀。

上下句意钩连生,给人抑郁悲感慨。

贬寂三载,万古留悲。

706.“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踏着秋草独觅迹,只有黯淡照寒林。

描写一片冷落景,诗人独寻内幕情。

渲染故宅,冷落景色。

707.“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明君却对你情薄,湘水无情吊岂意?

借典贾谊之遭遇,传达己郁的心境。

无能代宗,对己无恩。

708.“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江山冷落草木凋,究竟何故你被贬!

抒发诗人被贬愤,对社会现实不满。

江山凋零,何故被贬。

(一百五十二)《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

作者自夏口乘船出发,夕阳西下时便抵达鹦鹉洲,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洞庭湖畔的源中丞。该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

原文: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释:

1.夏口:唐鄂州治,今属湖北武汉,在汉水入江处。汉水自沔阳以下称夏水,故汉水长江汇合处称夏口。

2.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

3.楚客:指到此的旅人。

4.汉口:即上夏口。这里指汉水入口处。

5.鸟:暗合鹦鹉。

6.孤城:指汉阳城,城后有山。

7.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8.树:一作“戍”。

9.贾谊上书: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

10.长沙谪去:指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谪去,一作“迁谪”。

译文: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

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剖析:

709.“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汀洲浮沉无浪烟,楚客思念心绪远。

身边景物所触动,诗人怀友艺妙然。

鹦鹉洲水,瑚中之情。

710.“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汉口夕阳鸟归巢,洞庭秋水接蓝天。

形成浑然一体景,似乎牵引诗人牵。

夕阳西下,秋水连天。

711.“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汉阳传来悲凉角,滨临江边夜泊船。

景物呈现独特征,诗人心境风貌然。

船上孤思,船行夜色。

712.“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贾书文帝忧汉室,他却被贬古今怜。

借贾之典贬不平,表达此事史悲情。

贾谊之典,历史悲剧。

(一百五十三)《赠阙下裴舍人》——钱起

这是一首投赠诗。是作者落第期间所作。献诗给在朝姓裴的中书舍人,弦外之音,是希望裴舍人给予援引。

此诗以其用景色隐含的请求提携之意,和不落窠臼的恭维手段而闻名。全诗未有一句是明写作者自己之情,却在景色和感情的描写中点明了自己的想法,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由此颇见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

原文: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释:

1.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地。阙是宫门前的望楼。

2.裴舍人:生平不详。舍人:指中书舍人,其职责是草拟诏书,任职者须有文学资望。

3.黄莺:一作“黄鹂”。

4.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

5.紫禁:皇宫。一作“紫陌”。

6.阴阴:一作“沉沉”。

7.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

8.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9.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

10.霄汉:指高空。

11.长怀:一作“长悬”。

12.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

13.遇:遇时,指被重用。

14.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译文:

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

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永怀着捧日忠心。

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恩遇,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

剖析:

713.“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天早上紫城阴。

艳丽宫苑春景图,春意盎然紫禁城。

春意盎然,郁郁葱葱。

714.“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乐宫钟声花丛外,龙池杨柳雨更深。

暗示隐现景物中,恭维舍人不露神

钟声悠扬,不露声色。

715.“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和煦春日难消恨,耿耿胸中捧忠心。

自伤不遇愁难散,诗人为君表衷心。

和煦春日,难消遗恨。

716.“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十年至今未恩遇,如今白发对舍人。

诗人含蓄颂舍人,委婉陈述己求情。

如今白发,感到羞愧。

(一百五十四)《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春天。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

原文: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

1.李儋(dān):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

2.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

3.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

4.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5.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6.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

7.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8.问讯:探望。

译文: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又是花开时节分别已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春愁让人心中郁郁、孤枕难眠。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探望我,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剖析:

717.“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去年花开依依别,如今花开别一年。

故人分别触景情,危苦孤寂特别念。

分别一年,特别思念。

718.“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世事渺茫自难料,春愁让人孤难眠。

感慨自已烦恼闷,百无聊赖为国民。

料想前途,茫茫一片。

719.“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多病身躯归田园,流亡愧对国俸钱。

语言流畅情自然,表达为国思友牵。

有志无奈,多病归隐。

720.“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早听说你来望我,我到西楼眺月圆。

进退两难矛盾闷,诗人需要友慰勉。

进退两难,友情慰勉。

(一百五十五)《同题仙游观》——韩翃

诗写道士的楼观,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描绘了雨后仙游观高远开阔、清幽雅静的景色,盛赞道家观宇胜似人间仙境,表现了诗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企慕。翃

全诗语言工美秀丽,音调宛转和鸣,读来琅琅上口。但内容却是空泛而无多大深意,只可吟咏,不可玩味

原文: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注释:

1.仙游观:在今河南嵩山逍遥谷内。唐高宗为道士潘师正所建。

2.五城楼:《史记·封禅书 》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

3.宿雨:隔宿的雨。

4.砧声:在捣衣石上捣衣的声音。

5.闲:一本作“开”。

6.方外:神仙居住的世外仙境。

7.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译文:

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

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

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

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剖析:

721.“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仙台刚见五城楼,景物凄清夜雨收。

仙游静谧与神秘,奠定全诗雅致幽。

天上仙宫,雨冲鲜明。

722.“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晓山翠色秦树木,汉宫砧声临寒秋。

描写山色景物意,流露秋日思古由。

汉宫砧声,寒秋来临。

723.“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空坛澄清影水底,芳香沁人洞清幽。

通过景物细描绘,表达诗人热追求。

疏松影落,草芳香沁

724.“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何必寻找世仙境,人间就有美丹丘。

美好境界的赞赏,含蓄富有哲理究。

暗用典故,神仙清幽。

(一百五十六)《春思》——皇甫冉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作者:皇甫冉

皇甫冉(约718 -771年),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祖籍甘肃泾州,唐代诗人。10岁便能作文写诗,张九龄呼为小友。他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考中进士第一(状元)。历官无锡尉、左金吾兵曹、左拾遗、右补阙等职。为避战乱寓居义兴(今宜兴),据说他所住村庄后来被称为皇甫舍(今属芳庄镇)。

原文: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释:

1.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2.龙堆:白龙堆的简称,指沙漠。

3.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4.苑:这里指行宫。

5.“机中”一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成文意。

6.论:表露,倾吐。

7.“为问”二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8.元戎:犹主将。

9.返旆:犹班师。

10.勒:刻。

11.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译文: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剖析

725.“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莺歌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千疆边。

边关征亲人孤独,对比鲜明动心弦。

色彩浓丽,沉郁悲壮。

726.“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家住京城比邻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介绍女子处地点,体现她对夫思念。

心飞边疆,思念丈夫。

727.“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织锦回文思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上句论字下句笑,拟人化法离恨绵。

锦论长恨,枝笑独眠。

728.“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请问主帅车骑军,何时班师回燕然。

对思念她明大义,战胜敌人重聚团。

询问元戎,何时班师?

(一百五十七)《晚次鄂州》——卢纶

一首好诗,贵在有真情实感。有真情,可免造作扭捏、有实感,不致浅浮空洞。大凡诗人流离颠沛,死别生离,或躬逢其事,身临其境。倘寄之吟咏,最易动人。所以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晚次鄂州》,写兵难中背井离乡、颠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本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所以有真情、有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第二联的描绘入微,第三联的造语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叹。

原文: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释:

1.晚次:指晚上到达。

2.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鄂州市。

3.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

4.估客:商人。

5.舟人:船夫。

6.夜语:晚上说话。

7.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8.衰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

9.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

10.征战:指安史之乱。

11.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12.江:指长江。

13.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译文:

雾散云开远远望见汉阳城,孤舟漂游还要走一日路程。

商贾在白日睡觉知道浪静,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生。

看三湘秋色两边鬓发衰白,望万里明月思归心意更增。

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哪堪再听见江上鼓角声声。

剖析:

729.“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雾散云开汉阳城,孤舟漂游一日程。

晚次鄂州之心情,听到诗人孤心声。

屈指计算,一天路程。

730.“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商贾日睡知浪静,船夫夜语感潮生。

勾勒船舱的见闻,透露诗人之乱纷。

船舱见闻,舟人夜语。

731.“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三湘秋色发衰白,万里明月归心增。

抒发身世飘零感,彻骨思乡之心声。

欲归不能,只望明月。

732.“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家乡旧业已毁尽,堪听江上鼓角声。

晚次鄂州的感慨,思乡忧国情绪深。

战火未熄,逃难途中。

(一百五十八)《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这首诗,要按今天的叫法,就是发朋友圈。为什么这么说呢,看题目《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是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楼写诗,寄给身处漳、汀、封、连,四个州的朋友。之所以寄给他们,是因为他们四位和柳宗元是同属当年唐顺宗永贞革新的干将。柳宗元一到柳州,马上就给另外四位写信。写的就是这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首诗给四个人同时看,这不就是发朋友圈嘛。那写什么呢?

原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1.柳州:今属广西。

2.漳州、汀州:今属福建。

3.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4.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5.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

6.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7.惊风:急风;狂风。

8.乱飐(zhǎn):吹动。、

9.重遮:层层遮住。

10.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11.江:指柳江。

12.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13.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14.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15.犹自:仍然是。

16.音书:音信。

17.滞:阻隔。

译文: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的愁绪像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剖析:

733.“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城上高楼眺荒野,涌现愁思海天茫。

写出贬谪之艰苦,暗示诗人愁连想。

高楼大荒,愁思茫茫。

734.“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急风胡乱掀荷花,密雨斜打薜荔墙。

描绘风急雨骤景,抒发诗人满愁肠。

风雨大作,扫过荷塘。

735.“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山树重重遮视线,江流曲折九回肠。

诗人遭到阻碍挫,仍不屈不挠志向。

江流滚滚,九回之肠。

736.“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共来少数民族地,依然音书滞一方。

天各一方相思苦,诗人关怀心惆怅。

近在咫尺,难以通信。

(一百五十九)《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

原文: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1.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2.王浚: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

3.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浚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4.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5.王气:帝王之气。

6.黯然:一作“漠然”。

7.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轧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

8.寻:长度单位

9.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浚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10.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11.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12.四海为家:即四海归于一家,指全国统一。

13.故垒:旧时的壁垒。

14.萧萧:秋风的声音。

译文:

王浚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

大火溶毁了百丈铁锁沉入江底,石头城上举起了降旗东吴灭亡。

人世间有多少叫人感伤的往事,西塞山依然背靠着滚滚的长江。

如今全国统一四海已成为一家,故垒已成废墟只有芦荻在飘摇。

剖析:

737.“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王浚战舰离益州,金陵王气失色然。

下一方是声势赫,收一方是闻丧胆。

强弱悬殊,高下立判。

738.“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溶毁铁锁沉江底,石头城上举旗降。

胜者气势逼神态,败者颓势窜丑状。

横锁江面,直取金陵。

739.“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世间多少伤往事,西塞依然靠长江。

人世沧桑沉郁伤,诗人感慨史兴亡。

兴亡不断,依然如故。

740.“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如今统一四海家,故垒废墟芦荻荡。

残破荒凉覆灭证,诗人感伤点现状。

据称王人,灭亡命运。

(一百六十)《遣悲怀·其一》——元稹

仕途坎坷,生活失意的元稹,打击接二连三地发生在他身上。他最爱的妻子韦丛英年早逝,这让他悲痛不已。这些年来,韦丛一直跟着自己过苦日子,处处忧心,为了省钱,事事亲力亲为。如今,元稹升职,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好日子还没开始,妻子却离他而去。伤心的元稹,写下了三首遣悲怀,读来让人动容。

作者: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

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元稹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原文: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释:

1.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2.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3.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4.泥:软缠,央求。

5.沽酒(gū jiǔ):从市上买来的酒;买酒” 沽:卖;当垆:古代酒店垒土成垆,用以安放酒瓮,卖酒的人守在垆边,叫做当垆。原指古代卖酒的人。后引申为名士隐身于尘世间。

6.金钗(jīn chāi):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

7.藿:豆叶,嫩时可食。

8.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译文: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无悔。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祭奠你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剖析:

741.“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你如谢公偏爱女,嫁我贫士不顺利。

引用典故黔自喻,追忆妻子生前累。

从未抱怨,溢于言表。

742.“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见我没衣箱子找,拔下金钗买酒醉。

妻子婚后艰处境,传神写照形象惠。

一句笑话,换钱买酒

743.“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野蔬充饥说甘美,落叶当柴无怨悔。

描写贤妻美形象,赞叹怀念情百倍。

妻子受苦,野菜充饥。

744.“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今我高官你离世,为祭奠你僧超度。

诗人祭奠寄情思,可见诗人内心苦。

诗人祭奠,超度亡灵。

(一百六十一)《遣悲怀·其二》——元稹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

原文: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注释:

1.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2.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3.怜:怜爱,痛惜。

4.诚知:确实知道。

译文:

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怜爱,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共苦夫妻死别更觉哀痛。

剖析:

745.“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往昔戏言后安排,按你所说眼前来。

抚今追昔不胜哀,表达对妻深缅怀。

死前戏言,成了事实。

746.“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生前衣物施舍完,针线盒怎忍打开!

遗物犹在物伤情,封起往事难追怀。

针线盒存,不忍打开。

747.“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念你心情怜婢仆,梦中见你赠钱财,

触景伤情魂飞冥,一片痴情似荒来。

情怜婢仆,梦送钱财。

748.“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诚知死别人都有,共苦死别更痛哀。

同贫贱患难夫妻,悼念妻百倍缅怀。

共苦死别,更觉哀痛。

(一百六十二)《遣悲怀·其三》——元稹

这组诗共三首,本文是其第三首。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这是一首自伤身世不幸的诗。它运用典故,抒发无子丧偶之悲,进而以长鳏来报答妻子生前凄苦相聚之恩,聊以自慰,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其情痴,其语挚,吟来催人泪下。情之深、爱之切、思之强、痛之烈。怎么能不令人动容? 读了这三首元稹写给自己以故爱妻的诗后非常感动,不由自主的去想元稹的妻子是什么的女子呢? 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让元稹如此这般的想她?……“

原文: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释:

1.邓攸句:晋邓攸,字伯道,官河东太守,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时人乃有“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儿”之语。

2.寻知命:即将到知命之年。作者于五十岁时,始由继室裴氏生一子,名道护。

2.寻:随即。

3.知命,指五十岁。

4.潘岳句:晋潘岳,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为世传诵。

5.犹费辞:意谓潘岳即使写了那么悲痛的诗,对死者也等于白说。实是说自己。

6.同穴句:意谓死后纵合葬一处,但洞穴冥,也难望哀情相通。同穴:指夫妻合葬。

译文: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剖析

749.“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为君悲伤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长。

妻子早逝寿有限,人世百年短时光。

悲君自悲,人生短暂。

750.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没有后代命安排,悼念亡妻徒悲鸣。

以邓攸潘岳自喻,透露无子丧悲情。

惟将终夜,报答平生。

751.“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合葬无法诉衷情,来世结缘虚企望。

诗人绝望转希望,来世夫妻虚幻想。

都是诗人,面临难题。

752.“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只能睁着眼思念,报答平生难展眉。

深情至极缠悱恻,亡妻痴情欲痛悲。

此刻真诚,便是永恒。

(一百六十三)《锦瑟》——李商隐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柱:乐器上用以架弦的小木柱,也叫“码子”。

5.“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6.“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7.沧海:大海。海色青苍,故名。

8.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9.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10.可待:岂待,哪里等到。

11.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剖析:

753.“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精美锦瑟五十弦,一弦一柱春年华。

锦瑟起兴深情怀,弦柱追忆春年华。

瑟五十弦,一弦一柱。

754.“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周起舞梦蝴蝶,望帝把己托杜鹃。

赋予典故喜哲理,再现诗人梦周旋。

身化蝴蝶,妙笔寓情。

75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明月沧海人流泪,蓝田日暖玉青烟。

珠泪玉生烟比喻,往事成空理想灭。

无限悲痛,难言冤屈。

756.“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时此景才追忆,只因心中片茫然。

既对美好时光忆,又对未来向往盼。

既可追忆,又可向往。

(一百六十四)《无题》——李商隐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心有灵犀”汉语成语来源于此。

原文: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释: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剖析:

757.“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星光灿烂习凉风,酒筵设在桂堂东。

星辰好风画楼堂,渲染浪漫温馨浓。

星辰凉风,不同寻常。

75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无彩凤翼难飞,心有灵犀息相通。

相爱不能长相守,微妙心态刻贯通。

759.“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猜钩嬉戏春酒暖,分组行酒烛光红。

灯红酒暖筹交错,宴会融洽人气浓。

灯红酒暖,醉人气氛。

760.“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听到五更上朝点,赶到兰台随转蓬。

诗人将爱情怅惘,与身世飘蓬合融。

扩大内涵,深化意蕴。

(一百六十五)《无题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李商隐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原文: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释:

1.空言:空话,是说女方失约。

2.金翡翠:这里是指饰以金翠的被子,如《长恨歌》即有“翡翠衾寒谁与共”句。

3.绣芙蓉:指芙蓉帐,如《长恨歌》即有“芙蓉帐暖度春宵”句。

4.刘郎:指刘晨,据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载,汉明帝时郯县人刘晨、阮肇曾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其家,留半年乃还,待其出,已是晋太元八年,世间已历七世矣。

5.蓬山:即蓬莱山,指仙境。

译文:

你答应再来去后却无影无踪,月儿斜照楼上已是敲五更钟。

梦中因离别而啼哭呼唤不醒,醒来急着写信墨汁没有研浓。

蜡烛半照绣有翡翠鸟的帷帐,炉中熏香飘进你的芙蓉被中。

刘郎已经在怨恨蓬山的遥远,如今你我更隔着蓬山一万重。

剖析:

761.“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赴约诺言无影踪,月照楼上五更钟。

凌空而起感突兀,烘衬空虚怅惘浓。

情爱之深,同近绝望。

762.“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梦中离别啼不醒,醒来写信墨未浓。

追溯梦景刻骨思,显示深刻心灵痛。

梦别疾书,磨墨未浓。

763.“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蜡烛半照翡翠帐,炉中熏香飘芙蓉。

梦醒入梦幻虚远,反衬去绝踪凄容。

芙蓉褥上,麝熏幽香。

764.“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刘郎怨恨蓬山远,你我更隔蓬万重。

借刘晨寻仙侣无,点醒爱情阻难通。

假借寻仙,爱情阻隔。

(一百六十六)《无题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李商隐

这也是艳情诗,是回忆前情的。诗写一位闭锁深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痛苦。

全诗善于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把抽象的幽思和爱情形象化,显示了美好爱情的被毁灭,使诗歌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李氏的爱情诗写得最佳的全是写失意的爱情。这大概与他沉沦的身世遭遇有关。自身失意的际遇,使其对青年男女失意的爱情有特别的体验。而在诗歌创作中有可能融入自己身世的感受。像这二首在蓬山远隔,相思成灰的感慨中,难道没有他仕途遭折的感触?

原文: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1.金蟾句:意谓虽有金蟾啮锁,香烟犹得进入。金蟾:旧注说是“蟾善闭气,古人用以饰锁”。啮:咬。

2.玉虎句:意谓井水虽深,玉虎犹得牵丝汲之。玉虎:井上的辘轳。丝:井索。汲:引。

3.贾氏句:晋韩寿貌美,司空南充招为掾,贾女于窗格中见韩寿而悦之,遂通情。贾女又以晋帝赐贾充之西域异香赠寿。韩掾少:为了韩寿的年轻俊美。掾:僚属。少:年轻。

4.宓妃句:魏曹植曾作《洛神赋》,赋中叙述他和洛河女神宓妃相遇事。宓妃:指洛神,传说为伏(宓)羲之女。留枕:这里指幽会。魏王:曹植封东阿王,后改陈王。

译文:

东风飒飒,阵阵细雨随风飘散纷飞;荷花塘外的那边,传来了声声轻雷。

有锁纽的金蟾香炉,香烟缭绕飘逸;状似玉虎的辘轳,牵引绳索汲井水。

贾女隔帘窥韩寿,是爱他年轻貌美;魏王梦见甄氏留枕,赋比作宓妃。

呵,我这颗心不再与春花一同萌发;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烟灰。

剖析:

765.“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东风细雨飘纷飞,荷花塘外传轻雷。

语言渺远艺术境,难以言传朦胧美。

女主人公,春心萌动。

766.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金蟾香炉香烟飘,玉虎辘轳汲井水。

优雅宁静生活景,体现诗人深体会。

男女欢爱,相思之情。

767.“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贾女窥韩年轻俊,宓妃钦慕曹文采。

贾充韩寿爱情事,追求爱情怎阻碍。

女子爱情,强烈奔放。

768.“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爱情不与春花萌,免得相思化成灰。

显示自然合理性,表现渴望爱情闺。

深锁幽闺,渴望爱情。

(一百六十七)《筹笔驿》——李商隐

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画军事。很多诗人留下了以筹笔驿为题材的怀念诸葛亮的作品。公元855年(大中九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

原文: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释:

1.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

2.“猿鸟”句: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猿,一作“鱼”。疑,惊。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

3.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4.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

5.终:一作“真”。

6.降王:指后主刘禅。

7.走传车:魏元帝景元四年(263),邓艾伐蜀,后主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经过筹笔驿。

8.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

9.管:管仲。春秋时齐相,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10.乐:乐毅。战国时人,燕国名将,曾大败强齐。

11.原不忝(tiǎn):真不愧。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每自比管仲、乐毅。

12.关张:关羽和张飞,均为蜀国大将。

13.欲:一作“复”。

14.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5.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

译文:

猿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

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

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剖析:

769.“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猿鸟犹疑严明令,风云常常护军垒。

军纪严明风云护,边塞生活很严厉。

威严军令,拱卫营垒。

770.“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孔明徒然挥笔筹,后主刘禅终车降。

大挥神笔终无用,刘禅投降押洛阳。

杰出人物,不能挽回。

771.“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孔明不愧管乐才。关张已死怎狂澜?

赞美孔明卓越才,事业未竟实无奈。

最可信赖,无可奈何。

772.“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往年进谒武侯祠,吟诵梁父表遗憾。

表示对孔明景仰,吟诵遗恨然自叹。

武侯惜情,遗恨有余。

(一百六十八)《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传颂的和文学作品引用的佳句。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2.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3.蜡炬:蜡烛。

4.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5.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6.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7.应觉:设想之词。、

8.月光寒:指夜渐深。

9.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10.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译文: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剖析:

77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聚首不易别更难,暮春作别百花残。

有聚有散依依感,别离之痛深惋叹。

两个难字,痛苦悲伤。

77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至死丝吐尽,红烛殆尽泪滴干。

眷恋缠绵痛苦煎,比喻辛动诚奉献。

比喻诗人,无尽无休。

77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晨妆照镜恐改色,夜阑月吟太过惨。

昼夜回环缠感情,表现痛苦执着感。

痛苦折磨,鬓发憔悴。

77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莱仙境没多路,青鸟信使为探看。

刻骨思念忧伤宽,内心悲痛己难担。

会面无望,信使指望。

(一百六十九)《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李商隐

  作者自比一个待嫁的姑娘,她用凤尾罗来缝制结婚用的帐子。凤尾罗,一种薄的丝织品,上面印有凤凰尾羽的花纹,染有香气。在凤尾纹外,底色是碧绿的。这种香罗是薄的,在缝制时,要几重叠起来缝。这种婚帐,顶是圆的,她在深夜里缝制。她还在裁制团扇,汉朝班婕妤 《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这种团扇,是用雪白的丝织品做扇面裁制的。

原文: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注释:

1.凤尾香罗:指织有彩凤图纹的芳香的罗帐。

2.几重:几层。

3.碧文:指青碧花纹。

4.圆顶:指帐顶。

5.裁:制成。月魄:此指圆月之形。

6.雷声:喻车声。

7.金烬(jìn):铜灯盏上的残烬。烛花烧完了,故暗。

8.断无:绝无,一点都没有。

9.石榴红:石榴花开的季节。

10.斑骓(zhuī):黑白色相间的马。此亦指男方所乘之马。

11.西南:东川在西南。

译文:

织有凤尾纹的香罗帐,薄薄的有几多重;那碧绿花纹的圆帐顶,夜深时细线密缝。

团扇裁成圆月之形,正娇羞地半遮脸面;你乘车子匆匆经过,轮声隐隐片语难通。

已是寂寥地长夜无眠,相伴到残灯暗烬;可你依然是渺无音讯,石榴花又已绯红。

我的斑骓马儿啊,只栓系在那垂杨岸上;几时才能够等到,西南那边吹来的好风?

剖析:

777.“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凤尾绫罗薄重重,碧纹圆顶深夜缝。

刻画幽居闺女形,暗示追忆情义重。

夜缝罗帐,追忆深情。

778.“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那回邂逅扇难掩,可你驱车无语难通。

爱情生活难忘却,惋惜怅惘味无穷。

匆匆走过,未通一语。

779.“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寂寥不眠到烛尽,盼望消息石榴红。

抒写思妇生活情,暗示色彩怅惘痛。

寂寥之夜,石榴花红。

780.“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垂杨岸栓系骓马,怎能等到送和风。

借典故相思无望,女主爱无始无终。

垂杨岸边,咫尺无缘。

(一百七十)《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李商隐

此诗抒写女主人公自伤不遇的身世。开头先写环境氛围的幽静,衬出长夜的孤寂;接着以楚王梦遇巫山神女和乐府《青溪小姑曲》的“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的典故,抒写自己曾经有过幻想和追求,但到头来只好梦一场,依然独居;再写风波凶恶,菱枝柔弱,无力反抗,桂叶自有清香,却无月露润香;最后写即使如此,还要执着追求。意境深远开阔,措辞婉转沉痛,感情细腻坚贞,是一首很好的爱情诗。

原文: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1.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

2.小姑句: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3.风波句:意谓菱枝虽是弱质,却不相信会任凭风波欺负。

4.直道两句:意谓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5.直道:即使,就说。

6.了:完全。

7.清狂:旧注谓不狂之狂,犹今所谓痴情。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诗中人作为女子解,那么,还是作痴情解较切。

译文:

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梦幻; 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叶香。

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剖析:

781.“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重重帷幕孤莫愁,独卧不眠夜漫长。

触摸女主心世界,感觉弥漫无名伤。

夜不入睡,细细思量。

782.“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艳遇楚王是梦幻,小姑住所独无郎。

用了典故没痕迹,达到驱逐己出堂。

神女生活,一场美梦。

783.“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柔弱菱枝风摧残,铃芳桂叶无露香。

女主人公的遭遇,措辞婉转意惆怅。

柔弱菱枝,难经风波。

784.“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深知沉溺无益康,痴情终身落清狂。

情至深欲罢不能,爱情幽相思无望。

没有益处,抱到痴情。

(一百七十九)《春雨》——李商隐

这首诗是借助飘洒迷的春雨,抒发怅念远方恋人的情绪。《春雨》是一篇怀人之作。诗人在一个雨夜或一个飘雨而尚未入夜的晚上,回想自己曾经去一个地方找寻一名牵挂自己许多情思的女子,然而,鹤去楼空佳人不在。

原文: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注释:

1.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2.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

3.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4.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5.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6.玉珰:耳环。

译文:

初春我身披白色便服躺在床上,眼前寥落的景象令我万分感伤。

你住过的红楼在雨中更加凄凉,我默然归去任雨帘在风中摆动。

在远路奔波却已暮春令人感伤,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

我的一片痴情却无法传递给你,春阴云弥漫大雁正在为我传书。

剖析:

785.“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初春身披白衫卧,寥落景象万分违。

点出诗人愁思因,正是所爱人分离。

情人时光,如今楼空。

786.“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细雨凝视红楼凉,珠帘飘灯身自归。

寥寂迷茫心状态,表达诗人怅情悲。

微黄灯光,背影消失。

787.“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夕阳西下隔天涯,远方情人感伤感。

也许只在稀梦里,梦见日思夜容颜。

依稀梦里,夜念容颜。

788.“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耳环情书难传递,寄望万里长空雁。

内心抑郁怅惘情,广阔云天融一片。

万里云天,雁书送上?

(一百八十)《隋宫》——李商隐

这是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隋炀帝杨广的荒淫亡国。此诗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终于为自己制造了亡国的条件,成了和陈后主一样的亡国之君。讽古是为喻今,诗人把隋炀帝当作历史上以荒淫奢华着称的暴君的典型,来告诫晚唐的那些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原文: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释:

1.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所建的行宫。

2.紫泉:司马相如《上林赋》:“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唐朝避李渊讳,改“紫渊”为“紫泉”。此以紫泉代指长安。

3.芜城:鲍照过广陵,见故城荒芜,作《芜都赋》。芜城成为江都的别名。

4.玉玺:皇帝的玉印。

5.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此处指唐高祖李渊。《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

6.锦帆: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其帆用华丽的宫锦制成。

7.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

8.垂杨:《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隋朝·炀帝纪》:“炀帝自板渚引河道作御道,植以杨柳,名曰隋堤。一千三百里。”

9.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创,歌词绮艳。

译文:

长安的殿阁内弥漫着一片烟霞,杨广还想把芜城作为帝王之家。

如果不是李渊得到传国的玉玺,那么他的龙舟还会游遍到天涯。

如今隋朝的宫苑中已不见萤虫,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

如果杨广在地下和陈后主相遇,有心欣赏淫逸辱国的后庭花吗?

剖析:

789.“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巍峨宫殿空烟霞,君把芜城当己家。

表现杨广穷奢欲,后果导致亡国垮。

住在芜城,为所欲为。

790.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不是李渊得玉玺,杨广龙舟岂天涯。

诗人运用假设语,揭示杨广坑天下。

锦帆飘到,天涯海角。

791.“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今日宫苑不见萤,只有垂柳归乌鸦。

萤火腐草垂杨鸦,鲜明对比告唐家,

今日宫苑,归巢乌鸦。

792.“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杨广叔宝地下遇,岂能欣赏后庭花?

假设杨陈梦中遇,批判荒淫喻唐家。

发问庭花?问而不答。

(一百八十一)《望月有感》——白居易

这是一首抒情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安徽宿县),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诗以白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每个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言辞清丽,不加雕饰,句句扣紧主题,意蕴精深,情韵动人。

原文: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

1.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

2.羁旅:犹漂泊。

3.寥落:冷落。

4.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5.根:喻兄弟。

译文: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兄弟逃难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剖析:

793.“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兵荒马乱家业空,兄弟逃难各西东。

亲身经历战乱频,家园荒残手足穷。

兄弟姊妹,背井离乡。

794.“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战乱寥落田荒芜,骨肉分离散途中。

描写战乱家园破,血亲骨肉悲惨痛。

同胞骨肉,奔波异乡

795.“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千里孤雁形影吊,同根兄弟似秋蓬。

赋予孤苦凄惶情,揭示饱经战乱痛。

吊影自怜,断根蓬草。

79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天涯海角有垂泪,今夜思乡五地同。

诗人凄惶夜难寝,遥望明月五乡穷。

兄弟姐妹,五地心同。

(一百八十二)《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是历史上著名的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坚贞不屈。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才返回汉朝,前后长达十九年。这首诗就是作者瞻仰苏武庙后追思凭吊之作。

原文: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释:

1.苏武于汉武帝天汉元年 (前100) 出使匈奴被扣留,威逼利诱终不屈,徙北海 (今贝加尔湖) 十九年,坚持汉节不改。回国时已是汉昭帝始元六年 (前81)。

2.云边句:汉要求苏武回国,匈奴诈言已亡。后汉使至,从常惠计,言汉天子射雁得雁足传苏武信,苏武在某泽中,匈奴才承认苏武尚在并让其归国。雁断:言苏武去国日久,音讯全断。胡天:指匈奴。陇:通 “垄”,高地。

3.甲帐:汉武帝以琉璃珠玉等络为帷帐,因其数多,故以甲乙分之。这句是说苏武回国时武帝已死,楼台非旧。冠:古时男子二十岁加冠,表示已成年。丁:壮大。这句是说苏武出使匈奴时正当青壮年华。

4.茂陵句:苏武回国时,武帝已死,再也不能给他封侯之赏。

5.茂陵:汉武帝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北,常作武帝的代称。

6.空:枉然。

7.逝川:本指逝去的时间,此处指往事。

译文: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剖析:

797.“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初遇汉使悲喜集,古庙高树久渺然。

苏武忠诚爱国心,人心不古世态叹。

古庙高树,历史气氛。

798.“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羁留北海顶胡天,荒陇牧羊升暮烟。

追思苏武牧羊状,望雁思归荒塞牧。

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799.“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楼台依旧帐无影,出使加冠佩剑年。

苏武归物是人非,恍隔世追帝思念。

联想奉命,出使匈奴。

800.“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封侯爵君臣不见,空对秋哭吊先皇。

生死苦不失汉节,秋波悲年华已亡。

封侯受爵,哭吊先皇。

(一百八十三)《宫词》——薛逢

这是一首宫怨诗,内容是代写宫妃的怨恨的。诗一落笔就写宫妃企望君王来幸,然而从早到午,百般打扮却不见皇帝到来,于是越发觉得度日如年。最后发觉宫人打扫御床,说明皇上准备降幸正宫,企望已经破灭,猛然觉得自己远不及那些洒扫的宫女接近皇上,心里益加怨恨。全诗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极其细腻、逼真。

作者:薛逢

薛逢(约806-874),字陶臣,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原文: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注释:

1.十二楼:指一清早宫人就在梳妆以待幸。

2.望仙楼:意谓望君如望仙。

3.金兽:指镀金的兽形门环。

4.水滴铜龙:龙纹漏壶。漏壶为古时计时器,盛沙或水,有标尺刻度,沙水由细口漏出,刻度渐显以计时。

5.云髻(jì):高耸的发髻。

6.罗衣: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7.正殿:此指后宫正殿,在中央,是君王正寝。

8.袍袴(kù)宫人:穿袍着裤的宫人,为任事役的低级宫女。袴,同“裤”。

译文:

大清早,宫妃们在十二楼打扮梳妆;登上望仙楼台,盼望着临幸的君王。

兽形门环紧锁宫门,内心十分凄怆;铜龙漏斗越滴越慢,坐待更觉日长。

发髻梳理完毕,还要对镜反复端详,重换一件罗衣,注意加熏一些麝香。

远远看见,正殿闪动人影启开珠帘;看见短袍绣裤宫女,正在打扫御床

剖析:

801.“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清早宫妃打扮妆,望仙楼台盼君王。

点明人物身份旨,君王恩幸宫女望。

梳妆打扮,盼望君王。

802.“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兽形门环十分怆,铜龙漏斗待日长。

望幸不至心寂冷,反映宫妃心惆怅。

水滴声声,孤寂无聊。

803.“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发髻梳理反复详,重换罗衣熏麝香。

失望希望十分真,望眼欲穿实渺茫。

新艳罗衣,加熏香气。

804.“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远远看见启珠帘,看见宫女扫御床。

宫女失望怀指望,望眼欲穿实无望。

绝望御床,不如宫女。

(一百八十四)《贫女》——秦韬玉

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作者:秦韬玉

秦韬玉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合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

原文: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

1.蓬门:茅屋的门,指贫女之家。

2.绮罗香:指富贵人家妇女的服饰。

3.托良媒:拜托好的媒人。

4.风流高格调:指格调高雅的妆扮。风流:指意态娴雅。高格调:很高的品格和情调。

共怜句:意谓共惜时世艰难而妆饰从俭。

5.时世:当世,当今。一说此处“俭”作“险”解,俭梳妆意为奇形怪状的打扮。

6.斗:比较,竞赛。

7.压金线:按捺针线,指刺绣。最恨年复一年,拈针引线辛勤刺绣,专门为了他人,时时赶制陪嫁衣裳。

译文:

贫苦家庭出身,从未见识绫罗软香;也想托媒说亲,就为贫穷暗自悲伤。

谁能欣赏风流高雅,格调不同凡响;世人都爱追求时髦,盛行异服奇装。

敢在人前夸口,我有善绣巧手一双;却不涂脂画眉,与人争艳取胜斗强。

最恨年复一年,拈针引线辛勤刺绣,专门为了他人,时时赶制陪嫁衣裳。

剖析:

805.“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贫苦家庭未见罗,托媒说亲暗自伤。

未嫁贫女郁惆怅,怀才不遇又咋样?

品格情调?流行俭妆。

806.“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欣高雅不同凡响,追时髦异服奇装。

语意双关含委婉,流露诗人同病彷。

文人寒士,予以同情。

807.“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人前夸口绣巧手,未画双眉不人抢。

诗人以贫女自免,隐喻寒士美修养。

不争短长,不争斗艳。

808.“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最恨多年辛勤绣,专为他人嫁衣裳。

出自贫女性口语,毫无遮掩倾衷肠。

刺痛伤痕,制嫁衣裳。

(一百八十五)《独不见》——沈佺期

这是一首思妇诗。诗题《独不见》系沿用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原意是“伤思而不得见也”。一作《古意呈乔补阙知之》。虽借用乐府题目,但采用当代题材,其实是一首完整的七律诗。它写一位长安对征戍辽阳十年未归的丈夫的殷切思念。笔调缠绵悱恻,委婉流畅,反映出诗人对这些妇女同情之心。

作者: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原文: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释:

1.独不见:乐府名。

2.玳瑁:海洋动物,壳可做装饰品。

3.白狼河:辽河支流,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

4.丹凤城:指长安。

5.流黄:黄色的绢。这里泛指巾或帷一类丝织品。

译文:

郁金香涂饰在卢家少妇的楼堂,海燕栖息在用玳瑁装饰的屋梁。

在九月的捣衣声中树叶已落尽,思念着在辽阳征戍十年的丈夫。

丈夫在渺茫的白浪河音讯不通,京城中的我总觉日夜过得漫长。

谁能够看见她的孤独她的悲愁,只把那明月清辉洒落在纱帐上

剖析:

809.“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郁金香涂妇楼堂,海燕栖息玳瑁梁。

重彩浓笔闺房美,暗用比兴触向往。

郁金涂饰,玳瑁装饰。

810.“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九月衣声树叶落,十年丈夫征辽阳。

描深秋凋零环境,独空虚寂寞惆怅。

听捣衣声,思念夫君。

811.“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丈夫渺茫讯不通,京城总觉日夜长。

音书断绝前路茫,留下无限空间想。

独守空间,愁思绵绵。

812.“谁谓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谁能看见她悲愁,明月清辉洒落帐。

女主愁苦己独白,开拓望月失意愁肠。

失意惆怅,与人共叙。

七、五言绝句

(一百八十六)《鹿柴》——王维

这首诗写于王维的晚年,晚年王维历经坎坷、历经世事之后,隐居在终南山的辋川峡谷中,而鹿柴就在辋川山中。

这是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原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剖析:

81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山中空荡不见人,只听喧哗人语响。

正面空山无人迹,暂时响声衬全场。

空山寥落,未必没人。

814.“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夕阳金光射深林,青苔上映昏黄光。

返景微弱深林幽,反衬幽暗借光亮。

返景微弱,深林淸幽。

(一百八十七)《竹里馆》——王维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huang):幽深的竹林。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剖析:

81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夜坐幽静竹林子,或弹弹琴吹口哨。

描绘诗人悠闲状,淸幽高雅乐逍遥。

吹奏长啸,抒发情感。

81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林幽深无人知晓,明月陪伴殷勤相照。

幽暗竹林洒上光彩,孤独之感一扫而消。

陪伴诗人,只是明月。

(一百八十八)《山中送别》——王维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原文: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1.掩:关闭。

2.柴扉:柴门。

3.明年:一作“年年”。

4.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剖析:

81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深山中送走好友,夕阳落下半掩门。

罢字带过无感情,实则流露别情分。

日暮黑夜,想象无穷。

818.“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春草明年生新绿,朋友啊你能否回。

诗人借王孙典故,惜别之情来年会。

内心流露,离思笼罩。

(一百八十九)《相思》——王维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相思”汉语成语来源于此。

原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译文: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剖析

819.“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晶莹红豆产岭南,春天来了茂繁枝。

首句起兴后相思,意味深长寄情思。

岭南红豆,相思之意。

820.“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愿你采摘饰佩带,此物最为人情思。

朴素无华自然清,共相呼应红豆思。

离情之苦,红豆相思。

(一百九十)《杂诗》——王维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原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注释:

1.来日:动身前来的那一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着花:开花。

译文:

你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剖析:

82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你从我们家乡出,一定了解人情态。

对家乡人亲切思,显家乡变迁情怀。

了解事急,天真亲切。

822.“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请问来我家绮窗,那株腊梅花没开?

抒发思念家乡物,平淡质朴诗心态。

寒梅之物,故乡象征。

(一百九十一)《送崔九》——裴迪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此诗明为送别,但毫无惜别之意,主要是劝崔兴宗要尽情饱赏丘壑之美。永远以山林为家,言外之意,是劝崔九不要眷恋功名利禄,要安于澹泊,全诗语言浅近,含义深刻,在形象思维中寓有凡事应深入事物本质的哲理。

作者:裴迪

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原文: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释:

1.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译文: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剖析:

823.“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归山深浅去看看,饱山川秀林木美。

用语浅淡近口语,劝友观赏山川丽。

归山景色,秀林木美。

824.“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别学渊明武陖人,暂游桃园匆出山。

用典故含意深刻,爱隐居现实不满。

不返境界,回到现实。

(一百九十二)《终南望余雪》——祖咏

这是一首应试诗,也就是诗人在科举考试的考场里写的诗,相当于今天的高考作文啊。这是一首应试诗。《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考官让其重写,他拒绝了。

原文: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译文:

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

剖析:

825.“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终南山北山色美,峰顶积雪浮云端。

雪后景色风格清,语言凝练意风发。

云端积雪,阳光耀寒。

826.“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雨雪晴后一片亮,暮色渐生更冷寒。

遥望终南余雪景,完美冬雷景自然。

终南积雪,耀增寒意。

(一百九十三)《宿建德江》——孟浩然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译文: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剖析:

82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船停暮烟笼小洲,暮色游子添新愁。

舟泊暮宿感归宿,抒发难以羁旅愁。

夜幕降临,蓦然思乡。

82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旷野天空树木低,江水清澈意情投。

四野茫茫月孤丹,羁旅惆怅乡心头。

夜已临降,舟人相近。

(一百九十四)《春晓》——孟浩然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旱晨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剖析:

82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意绵绵亮不知,一觉醒来闻啼鸟。

描绘春晨绚丽景,抒发诗人心美好。

一觉醒来,到处鸟啼。

83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昨夜听到阵风雨,庭院花落知多少。

喜春翻转为惜春,爱春惜花光渐消。

阵阵风雨,花落多少?

(一百九十五)《静夜思》——李白

此诗描写了旅居在外的抒情主人公秋日夜晚在屋内抬头望月而思念家乡的感受。前两句写主人公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主人公的思乡之情。全诗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长年来被少年初学和传颂的诗句。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1.床:"床前明月光"的"床"有"卧具说""坐具说""井栏说""檐廊说"等说法, 时至今日,关于“床”究竟为何物仍然众说纷纭,没有定论。编者同意,在室外看到地上月光的“井栏说”。

2.举:抬。

3.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

4.思:思念。

译文: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剖析:

83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皎洁月光洒床前,迷离中疑一秋霜。

诗人睡梦醒错觉,烘托孤寂飘他乡。

清醒月光,疑似地霜。

83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仰头看月呵明月,低头思乡呵故乡。

孤身人长年在外,勾起浓厚思乡望。

抬头望月,低头思乡。

(一百九十六)《怨情》——李白

《怨情》情诗、情词写来却是另有一番蕴藉风味。像这首短小的五言绝句,实在是太过精彩。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这是一首标准的五言绝句,而且它在用韵上非常独特。

这是写弃妇怨情的。若说它有所寄托,亦无不可。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人幽怨的情态。着重于“怨”字落笔。“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至于怨谁?恨谁?作者铺下了无限的空地,解诗人可以自解

原文: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释:

1.深坐:写失望时的表情。

2.蹙蛾眉:皱眉

译文:

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剖析:

833.“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美人卷起珠帘等,一直坐着锁双眉。

描写美人独流泪,表现心中深愁累。

闺中女子,坐蹙娥眉。

834.“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只见泪痕湿满腮,不知她恨人恨己。

独坐窗前眼含泪,浓幽怨不知恨谁。

沉浸爱情,日思夜念。

(一百九十七)《八阵图》——杜甫

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原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1.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2.八阵图:诸葛亮的一种阵法,是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吞吴”句:以不该失策吞吴为恨。一说以未得吞吴为恨。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剖析:

835.“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国鼎立孔明卓,八卦阵名扬千古。

赞孔明丰功伟绩,映三国历史真图。

制八阵图,孔明卓著。

836.“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江流冲击石如故,千年遗恨失吴吞。

八阵图石堆存在,孔明惋惜遗憾征。

呑吴失计,千古遗恨。

(一百九十八)《登鹳雀楼》——王之涣

这首诗,我想我们熟得不能再熟了,许多人小时候首先接触唐诗的时候,大概都背过这首诗,大概在脑海里都有一幅夕阳西下、黄河东流、登楼远望、天地悠悠的图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语常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

作者: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着称。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传世之作仅六首诗。 [8]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2.白日依山尽: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3.欲:想要。

4.穷:尽,使达到极点。

5.千里目:指眼界宽阔。

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剖析:

83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太阳依山渐下落,黄河向海滔东流。

景象壮观气磅礴,广大视万里山河。

落日西沉,黄河东去。

83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登上一层楼。

比喻要想大成功,就要付出多劲头。

一种奋发,一种情怀。

(一百九十九)《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

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原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1.灵澈(chè)上人:唐代诗僧,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2.苍苍:深青色。

3.竹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南。

4.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5.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2]  

6.夕阳:一作“斜阳”。 

译文:

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

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剖析:

839.“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苍翠丛林竹林寺,远远传来黄昏钟。

清远幽渺的境界,诗人出以想象中。

寺院晚钟,催促归山。

840.“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斗笠夕阳映照下,独自沿山走远方。

灵澈辞别归去景,诗人目送情意长。

独向青山,寺远回归。(待续)

(科学小说网受权上传仅供在线介绍和研讨,它用需与本网和作者联系。)

科学小说网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蜀ICP备150207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