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动态]->在成都,实现公园自由

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1

在成都,实现公园自由

2024-08-25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记者调查

在成都,实现公园自由

人民网记者 朱虹

2024年08月25日06:04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今年以来,“公园20分钟效应”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网友们称:“每天只要在公园待上20分钟,能显著减少压力,感到更加快乐。”

成都,各类公园数量已超过1500个。这意味着,在成都,无论你家住何处,15分钟内一定能够抵达一处公园。“公园20分钟”的快乐,在成都“抬脚可及”。

记者发现从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到游园场景多元化,从“大手笔”的世园会到人人可感的“小而美”;一系列关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探索和实践,让成都的公园理念从“城中有园”转向“园中之城”。

城中有园

郫都区安德街道云桥水源湿地护理区(以下简称“云桥湿地”)距离成都市第六自来水厂,不到50米,这里承担中心城区80%以上的供水任务,是一处特殊的公园。

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云桥水源湿地护理区。人民网记者朱虹摄

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云桥水源湿地护理区。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特殊,是因为“云桥湿地”依托原有生态本底,逐步恢复建成本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滋养着数百种野生动植物,已成为川西坝子“生物多样性宝库”。

“生长着茂密本土植物的云桥湿地,将徐堰河和柏条河的河水净化处理后排到下游取水口,起到水质净化、抗旱防涝、保育土壤的作用,是一个天然的水源涵养器。”成都师范学院讲师、中科院生态学博士牟成香告诉记者,云桥村村委会按照《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了全覆盖巡查维护工作机制。

“‘云桥湿地’属于《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9-2035年)》划定的优先生态保护区,是彰显成都公园城市绿水青山生态价值的重要区域。”在成都市野保及防疫专委会秘书长巫嘉伟看来,“云桥湿地”不仅是成都生物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更是生态惠民的具象化表达。

在成都,这样具像化的生态表达已延伸到城市中心。位于南三环的一处坡地公园,一眼望去郁郁葱葱,运动场地一应俱全,然而,公园下却藏着一座设计日处理能力达2000吨的全地埋垃圾压缩转运中心。

航拍成都市武侯区城乡环境治理中心垃圾压缩站项目。武侯融媒体中心 徐松摄

航拍成都市武侯区城乡环境治理中心垃圾压缩站项目。武侯融媒体中心 徐松摄

“在空间利用上,上部为全开放式公园,将垃圾压缩站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在垃圾处理上,全过程均在地下密闭负压空间操作,可以保证站点外观整洁,没有异味、没有噪声,颠覆传统脏、乱、差的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成都市武侯区城乡环境治理中心垃圾压缩站项目负责人贺勇说,这座公园,亦生活、亦城市。

未来,成都还将统筹建设各类自然生态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构建布局均衡、功能完善、无界融合的公园体系,引导高端产业资源融合布局,让这座城市在公园里自然生长。

园中之城

发源于龙泉山脉的绛溪河,以2024成都世园会为契机,成功改造出贯穿世园会主会场的3公里生态绿廊,并承担了为世园会提供用水保障的重要任务。

“以前绛溪河的水质比较浑浊,经过生态调控、多种净化措施等精细化治理工程,河水由浊转清了,世园会园区水面率也从原先的3.1%增加到10.2%。”成都建工第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绛溪河综合治理项目现场生产经理李彪说,“‘水面率’是指水面的面积占整个园区的比例。增加,意味着将有效改善片区生态系统以及园区的小气候。”

在世园会这座大公园里做活“水”文章不仅是水质的变化,还有体验的多样性。

穿园而过的绛溪河。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穿园而过的绛溪河。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可以来夜游绛溪河,看水秀喷泉、水幕投影和水上舞台表演,是这个公园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绛溪河综合治理项目设计师,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蒋胜银说,沿着河岸穿行于世园会,可感受园林、花卉之美。

不过,在世园会这样一个有足够空间的“大公园”里丰富形态或许是容易的;要想在城市中做到公园与城市“无界融合”,还需要更多链接。

锦兴路,全长750米,是一条社区绿道,获评了今年成都最美“回家的路”之一。

美在何处?记者发现,锦兴路所在的锦江区春熙路街道,用一处处绿意串起“微景观”,宽阔、整洁的道路上栽种着层次分明的绿化树和鲜花,道路两旁植入咖啡店、花店、图书馆、便利店等生活设施,优化空间的同时,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社区绿道串起的,是城市居民的幸福生活底色。以地铁站、公交站与居住小区之间的连接通道为重点,改善人行林荫空间,提升景观、照明品质,形成慢行优先、绿色低碳、安全便捷的“回家的路”——像锦兴路这样的社区绿道,成都全市目前改造了3000多条。

成都锦兴路锦江图书馆一角。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成都锦兴路锦江图书馆一角。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除了串起城市细节的社区绿道,为实现公园与社区界面融合、功能融合、业态融合,成都还实施“金角银边”建设行动,利用桥下空间、街旁空间、基础设施周边空间等城市剩余空间对老城区进行有机更新,打造“多、小、精”的品质空间。

“现在越来越巴适了,不仅院落改造了,周边马上还要增设便民服务点位,配套也更加完善了。”谈起居住环境的变化,成都市青羊区府南街道文苑社区的居民欣喜不已。因为今年起,府南街道根据居民需求,利用辖区内的“金角银边”闲置空间“见缝插绿”,让居民可“近”享便捷多元的生活服务。

诚然,公园城市的“大战略”,其实也是每个人可感可及的“小确幸”。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蜀ICP备150207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