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
||
1
《金牌学徒》:致敬中国技术工人的“精神史”写作 2024-08-01 《金牌学徒》:致敬中国技术工人的“精神史”写作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虞婧 2024年07月31日15:43 7月2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北京作家协会和书旗小说主办的晨飒《金牌学徒》作品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周敏,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书旗事业部原创中心负责人王伟,以及欧阳友权、陈定家、黄发有、周志强、周志雄、李玮、张颐雯、行超、桫椤、许苗苗、夏烈、翟羽佳、高翔、李强、湘人李、黛斯耕读、潘俊羽等评论家、编辑、读者和网络作家等20余人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研讨会。 《金牌学徒》描述了青年人孟荣在父亲去世、家道中落的情况下,投身于技工行业,经过不懈努力、刻苦钻研,在技术上一路进步,并最终成长为全面的技术人才,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的故事。小说时间跨度20余年,聚焦中国新时代普通劳动者的个人经历,以丰满鲜活的人物和充满生动细节的故事,写出了当代技工生活,展现出职业教育对中国工业进步的巨大贡献。 何弘表示,科学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愈加凸显,《金牌学徒》书写了我国工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一部反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精品力作。这部作品把“升级闯关”与工业发展的实际结合在一起,通过车、磨、铣等一系列工厂车间运转场景的细致还原,串联起主人公孟荣的“升级”历程,并以孟荣个人的成长进步反映出时代的奔流不息,是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重要收获。 技术工人、职业教育与中国工业实力的共同成长 《金牌学徒》致力于展现时代变迁和不为人所知的行业历史,关注技术的同时,更关注人本身。周敏认为,作品以技术工人为主角,描写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他们遭遇的人生困境、职业发展和精神成长,着力于表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心灵史和成长史。 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欧阳友权指出,《金牌学徒》使用了成长小说的笔法,隐含的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背景,实际印证的艺术效果是技术工人、职业教育与中国工业实力的共同成长。作者用一系列饱满的细节,描写出普通技工在老师傅带领下学会铣、磨、镗、焊,乃至数控机床等先进技术,蛰伏数年终成为全能高手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作者对技工群体现实困境和社会贡献的深刻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定家谈到,小说中还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代际特征的技术工人形象与群落。上一代的父亲、老刘(师傅)等人,是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的“工匠”形象;而孟荣、闫果、陶启重等人则是更具现代工业思维的技术新人。两代人之间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共同推动着中国工业的发展。这种代际传承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工业发展的逻辑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在南开大学教授周志强看来,《金牌学徒》是一部重新书写工人形象,重新触摸工人阶级的情感,重新理解工人的生活,重新思考工人的生活伦理和工作伦理的佳作。“小说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大学教授,你可能觉得自己很光荣,但如果你是一个工人,通过个人性格养成和能力拼搏,通过不断抗争和奋斗来把握自己的人生,那么你也可以倍感光荣。”这是很可贵的、值得认可的一种“精神史”写作。 现实主义和爽感的平衡 作为现实题材小说,《金牌学徒》在现实主义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网文既有的框架技法、独特的想象力和爽感之间,寻找着一种平衡和突破。西北大学副教授高翔认为,《金牌学徒》实现了现实逻辑和爽文写法的有机结合。小说具有独特的现实主义品质,故事脉络围绕学校、工厂、工业竞赛而展开,处处凸显工业技术和劳动伦理,体现技工技术进步的艰辛;同时具有通俗性、可读性,前期有鲜明的武侠小说痕迹,后期围绕多种工业竞赛和任务展现出鲜明的打怪升级的网文特点,层层递进,给与了读者更多的阅读趣味。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发有进一步分析,小说的叙事主线是行业发展,其内在灵魂是创新精神,作者没有抽象地理解创新,而是在叙事中分解成日常工作中的技术操作。小说中的技术创新,类似于金庸小说中的武功秘籍,成为改变叙事进程和情节节奏的重要变量,具有一种特殊的叙事功能。 读者黛斯耕读分享到,她不仅能看到技术工人成长的励志故事,还会透过作品去思考社会现实、职业教育的价值,从个体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将这些内容一一折射到自己身上时,渺小而伟大的概念便化作了真切的力量。读者湘人李深有同感:“小说从‘当代职业技术工人’和‘当代职业技术教育’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当代工人’也是‘新时代工人’的青春内涵:有学习机会,还有光明前途;有逆境奋斗,还有破圈腾飞;有初恋甜蜜,还有正果修成。”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许苗苗说到,《金牌学徒》兼具网络阅读的爽感与现实题材的真实感,乐观的同时又不回避问题,实现了文学的情感影响力与网络新媒体传播的有机结合,是一部兼具现实情怀和网络文学读者基础的优秀网络作品。 永远保持学徒精神 《金牌学徒》写的是普通劳动者的成长故事,表现的是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玮解读到,所谓薪火相传,一是体现在孟荣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二是孟荣的妻子闫果是职业学校的教师,通过学习新技术和改革教学方法,成为职业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带领学生和技术工人团队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斩获金牌,为国争光。他的故事正如一代又一代靠手艺谋生的技术工,以匠气和干劲走出光辉之路。 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翟羽佳指出,正是孟荣父亲在日记中写下的“永远保持学徒精神”的内在精神底色,成为技术工人成长升级的内驱动力。学徒精神作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一种呈现方式,为时代与青年作了生动注脚,承载着充沛的家国情怀,体现着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创作的使命感,也能继续引发大众对于技术职业教育乃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深度思考。 《金牌学徒》作者晨飒 《金牌学徒》作者晨飒 晨飒坦言,他的创作初衷就是能够做出一些社会贡献,让技术工人的的价值得到更大尊重。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尤其是对故事原型人物的访谈中,他感触颇深:“这个行业里有许多自强不息、奋斗不辍的人,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读者们能够更理性看待技术工人和职业教育的前景和前途,这也是我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他表示,书里说“永远保持学徒精神”,在现实中他也希望自己做一个勤恳的文学学徒,学徒终有一日成长为工匠,他期待自己成长为工匠的那一天。 在总结中,朱钢表示,小说凭借硬核的科技知识和具实性的日常生活想象,回归生产和劳动的第一现场,接续了早期传统工业文学的在场视角。创作中,作者洞悉了网络文学的故事讲述与技术进步、技术工人成长具有的某种一致性的关系。成功转化了网络文学叙述力。发挥网络文学独特的讲故事的方法,可以让现实题材创作更好地还原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展现现实生活的非凡魅力。这也当是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提高现实关注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中国作家网 虞婧) 大家都在看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办公室公告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办公室公告 当代文学“地方化”发展的“日照路径”探析 赢得年轻人的心,为什么是史铁生 甘肃高台发布全国首部县级文化发展蓝皮书 融合与重组:网络文学回应时代的新探索 经典作家专刊——丁玲 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揭牌仪式暨新时代文学论坛在长沙举行 编辑推荐 习近平: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建设模范机关 我们的相同多于我们的不同 麦家谈拓展电影叙事艺术的空间 文学理论评论新著列锦(第七期) 当下军旅文学的新气象与新风貌 余秋雨:读书,就是读自己 禹建湘 张浩翔:AI文本生成对网络文艺的赋能 出版社合作出书,资源共享还是风险共担? 文艺报 总第5206期 专题更多 当代文学中的乡村书写 当代文学中的乡村书写 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系列专题 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系列专题 访谈更多 余秋雨:读书,就是读自己 “这种审美心理、文化基因、心灵秘径,为什么黏合得如此紧密,使你难以割舍?因为此间一半属于你自身。你痴迷作品,是因为蓦然发现了自己的灵魂。” 文史更多 中日左翼阵营的一段上海往事 日本友人对左联支持帮助,共同反抗列强侵略与国民党高压统治。 乐黛云:什么是中国经验的根本 费振刚:那难忘的岁月,是无言之美 《水浒》加份辣 姜夔淑世词的雅正冷艳之美 管士光:偶然翻出忠实先生一封信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星城七月午后 站在在厅边或包厢边迎宾的,年纪很轻,身材也好,衣服是米白色的旗袍,旗袍上绣着比米白亮一点点的花纹。穿在身上,将美妙的身姿衬了出来,惹得经过的人都忍不住又回过头来偷偷地瞄上 散文 | 军中物语 这些看似平凡的物品,实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不朽的精神,它们以一种超越言语的方式,激发着我们内心的信仰与力量。 散文 | 秋风生渭水 一千三百年前,一个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仕林狂客,跋巴山,涉蜀水,出现在渭河平原上。盘桓姜公钓台,良久不去。忽起身,似一股强劲的风,吹拂着渭河原上 随笔杂谈 | 南京文人余怀的三吴之旅 余怀的三吴游览涂抹靓丽的色彩。这位南京文人一路上收获的多是朋友、伎乐、美色。其实在世俗欢娱的表层下,他内心的河山之痛如暗潮汹涌,灵魂深处的创伤难以平复。 诗歌 | 人物志:梭罗 人类的做梦和睡觉,分大陆型和海洋 据中国作家网 |
||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