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动态]->营造“阅读+”大生态打开阅读以上的价值

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1

营造“阅读+”大生态打开阅读以上的价值

2024-06-13

中国作家网>>新闻>>各地文讯

上海书香城市建设注重阅读的整体性思想性价值性引领性

营造“阅读+”大生态打开阅读以上的价值

来源:文汇报 | 苏展  2024年06月13日08:54

“潘老师读书会”微信群加入了两名新书友:一位学金融,另一位学人工智能,都是刚从复旦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读书会”创始人、75岁的退休教授潘肖珏很是欣喜:读书会做了6年,书友增至136名,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不光听,也在社群分享——最近二度走进《红楼梦》,两名导读一名是80后,一名是90后。导读用词时髦、角度新鲜:《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繁花》里的阿宝有何异同?

一帮年轻人跟着老教授在快时代里慢阅读、深阅读,书香城市的生动注脚莫过于此。

打动年轻人的是什么?潘肖珏阐释:“通过阅读解决自己的问题——帮助拓宽认知边界,让我们拥有应对无常的能力。”

这也为“书香上海”建设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考。市政协昨天举行的重点提案视察中,社科专家、政协委员、业内人士渐有共识:全民阅读不止于打造空间,需要通过营造“阅读的大生态”来反哺高质量阅读,追求阅读以上的价值。

与会专家认为:技术更迭下,如今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如何把这种技术变化带来的碎片式阅读再进行系统化整合,回归阅读的整体性、思想性、价值性甚至引领性,这便是“阅读之上”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素人”领读

如今阅读已不是积累或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市政协委员,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文化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姜逸青认为,“不少抒发作者个人感怀的作品需要读者更进一步将自身融入到阅读过程中,将作者感受与自身相交,从而获得对书、作者以及自己的认同。这种‘更进一步’就是阅读以上的价值。”

今年春,上海图书馆发布的“梦想读书会”活动中,“潘老师读书会”小有名气。潘肖珏剖析“流量密码”——“把准了年轻人的喜好,用他们愿意听的语言,讲出了他们想讲的话,试着拆解他们的困惑。”

读书会成员、80后徐一凡曾与潘肖珏讨论自己策划的二读《红楼梦》选题:“贾宝玉身上的特质是否跟现在年轻人有关联?”循着这个思路,蹦出不少有趣的导读词:“解锁宝玉身份卡”“不做作业”“早恋”……

“一读《红楼梦》,我们对金陵十二钗进行人物分析。二读,我们试着把现代社会的一些普遍现象跟《红楼梦》主要人物的状态关联起来思考。”这让经典的深度阅读摆脱窠臼,变成一桩有意思的事。

潘肖珏本人则在探索更酷的方向,“读书会不应限于一人讲大家听一种模式,我现在试着将部分适合的内容呈现在舞台上,这就需要一遍遍咀嚼经典。”潘肖珏和书友们给张爱玲的小说写过脚本,还请了导演拍戏。戏还没拍,导演成了书友。最近她忙着给《红楼梦》创作脚本,书友们纷纷支招。

“读书会的黏性很强。”有市政协委员观察到,哪怕是“素人”,他们自身散发的亲和力以及专业性吸引一大批志趣相投的群体。

还有更妙之处——原本,阅读是个体性强的体验,每个人的体悟与感知千差万别,但“素人”领读就如同催化剂一般,让不同个体看到别人头上的星空,也有了更多视角观照自己的内在。

“沉浸”倒逼

“大阅读”生态,阅读形式多元,任何一种将浅阅读转化为深阅读的尝试都值得被鼓励。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千里江山图》的诸多打开方式里,有上海图书馆的一笔浓墨——上图东馆7楼,“书海千里 江山有声”主题沉浸展是阅读的另一种面相。

小说中《布尔什维克》是叶桃给陈千里捎去的读物,展览里可以看到《布尔什维克》伪装本。小说里多次出现摩斯密码,现场实景搭建的书报亭、发报机关等装置则带着读者开启一场解码之旅……

因为有这些沉浸式“大阅读”活动的创设,今年5月27日,国际图联(IFLA)对外正式公布2024国际推广奖奖项归属情况,上海图书馆的沉浸式阅读(RPR)项目获“特别提名奖”,经典文学作品以一种时髦的方式,让人们重拾精读。

调研中,市政协委员们发现:最近沪上热演的舞剧《李清照》正是一个倒逼受众转身回去找典籍、阅读经典的案例。在他们眼里,了解千古第一才女的生平,推敲其词作的切口,正是“大阅读”的一种呈现方式。“阅读要同艺术、科技、人文社科各方面紧密结合,打破固化物理空间,突破卷籍物理边界,渗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海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心主任夏磊告诉记者。

“书的品种、载体会越来越多,内容本身或许没有高下之分,只要读者获得知识,感受到文本的魅力,阅读是用何种面相呈现并不重要。书香社会建设最终指向的还是个人,要守护好自身的阅读兴趣,找到志趣相投的共同体,形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书香社会就在这种有机结合中逐渐成势。”姜逸青说。

“无用”之用

不久前,徐家汇书院一场“天真的书”分享会荡开受众心中涟漪。从阅读别人的故事,到分享自己的故事,深度共情中阅读氛围氤氲而生。

阅读最终还是要化作一种功用。“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理解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社会是由具象的个体构成,解决个体问题最终也是在解决社会的问题。”姜逸青这样认为。

讨论中,市政协委员们也提及两个关键词“开卷有益”和“无用之用”——开卷有益,学以致用,我们遇到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多变,需要我们在阅读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洞悉万象本质,有效地解决问题;而阅读更多地应该视作“无用之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想了解一个人,看他读什么书”亦指此意,读书的要义是“人性养成”,更是一场“人文化成”。

这也就需要我们营造更多“阅读+”大生态,涤荡人心、涵养气韵。

据中国作家网-文汇报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蜀ICP备150207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