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访谈]->今天,我们该怎样纪念屈原?

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1

今天,我们该怎样纪念屈原?

2024-06-10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6/10

14:24:26

来源:新华社

千笔楼丨今天,我们该怎样纪念屈原?

  仲夏时节,又一个端午佳节如约而至。在这个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里,人们赛龙舟、吃粽子,以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屈原及其精神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传承、流淌。

  在我们这个以农耕文明为重要特征、以农时节令为主要节庆的传统文化中,因一个人而成为全民族的共同节日,端午节有着独特的意义。端午文化跨越千年而不衰,屈原精神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基因符号。

  今天,当我们在龙舟破浪、粽叶飘香中,吟诵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名篇名句,我们应该记住屈原的哪些精神,又该如何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呢?

  屈原出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早年,他曾出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参与国家外交和宗族事务,意气风发。后来,受旧贵族势力谗言祸害,两度被放逐,在楚国都城被攻破之际,他选择在汨罗江自沉殉国。

  在那个“朝秦暮楚”“楚材晋用”的年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信奉“良禽择木而栖”“能臣择主而事”,“士无定主”是当时普遍的择业现象。

  但屈原似乎是个“另类”。无论受到多少不公,处境多么艰难,他始终对自己出生的楚国一片忠心,始终心系家国。

  2023年12月24日在秭归县拍摄的修葺一新的屈原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居庙堂之高时,屈原积极建议献策,追求“美政”;处江湖之远后,屈原仍对生养自己的故土魂牵梦萦,“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国家受难之际,他矢志不移。“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从“鸟飞反故乡,狐死必首丘”,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耀眼、最恒久的基因传承。

  与爱国精神交融互济的,是屈原心忧天下的民生情怀,这是他身上又一个分外打眼的精神特质。

  屈原常年被放逐,在与劳动人民的亲身接触中,感受到了民生艰难。“察民情”“览民德”“哀民生”成为他创作的关键词。

  这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得非常充分。《离骚》中那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大概是每个能识文断句的炎黄子孙,都耳熟能详的诗句吧,饱含着屈原对劳动人民无尽的关爱、哀怜和敬意。

  6月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的“粽子一条街”上,一家粽子店的工作人员在包粽子。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抽思》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心境:“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屈原不是没想过“放飞自我”,但看到民众的苦难,他最终选择了“自镇”。

  心中有民,想必这正是屈原能够穿越千年时代洪流,流芳百世而不衰的重要缘由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沉淀在每个中华儿女血液中自强不息、坚韧执着的座右铭。

  屈原一生充满曲折。他深知前路漫漫,但没有知难而退,更未改变志向,而是始终怀着求索精神,坚守真理,向着目标坚毅前行。

  求索当中,他只争朝夕:“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遇到挫折,他自我激励:“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6月7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汤河,参赛选手参加秦皇岛第十届龙舟大赛。新华社发(曹建雄 摄)

  理想难以实现时,他“嗟号昊旻,仰天叹息”,写就直逼灵魂的《天问》,直指宇宙起源、自然规律、社会制度等终极问题,展现出大胆怀疑、勇敢探索的不凡气度。

  这种坚持真理、永不退缩的求索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这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也是对世界文明献上的“中国智慧”,带给我们信心、力量和勇气。

  屈原的诗歌中,高雅纯洁的兰花、荷花等“香草”是最常出现的比兴意象。他以兰花自况、以荷花明志,“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

  屈原借物咏怀,以喻自己洁身自好,即便遭遇打击和压力,也决不妥协,保持从言行到身心的高尚与纯净。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中华文化中,屈原已经成为高洁情怀的标志性符号。

  屈原爱国忧民、高洁守志、上下求索的精神特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并不断地在后世的精神长河中得到回响。

  翻开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矢志不渝、奋斗不止,不断开创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弘扬包括屈原精神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

  粽香之中、龙舟之外,端午节和屈原,照亮我们每一个人实现个人梦想的前行道路,也赋予我们这个民族奋发向前的无穷力量。

  监制:令伟家

  终审:何莉、安涛、冯璇

  文字:苏晓洲、谭畅

  题图漫画:潘红宇

  编辑:李代祥、缪异星、刘雅萱、陶虹、叶心可、马骁驹  

据新华网-新华社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蜀ICP备150207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