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小说研究]->继续以抗震救灾精神勇攀高峰

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1

继续以抗震救灾精神勇攀高峰

2024-05-12

编者按:

今天是5月12日,我们特转发当年汶川大地震时科学小说网

发的三篇文章和上海交大杨汝清教授在科学网博客的一篇

文章和网友们的评论。

大地震虽然过去了,但大地震所呈现出来的那种人间大爱,

那种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斗志,却永

远地渗透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我们勇攀高峰,奔向未来的

一个强大动力!

**************************************************************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致各地科普作家的一封信

2008-05-17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致各地科普作家的一封信

各地科普作家和科学小说研究、创作者:

发生在四川汶川地区的强烈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地震发生后,我们距离震中不远的绵阳市也成为重灾区。因为地震导致的大滑坡和泥石流,使绵阳境内的北川县县城建筑在顷刻间垮塌,从灾难中救出的1万多群众立即被安置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一时间,绵阳城通信中断,科学小说网的设备严重受损、工作间无法工作......我们的一些工作人员和科普作家很快跑向街头和绵阳市中心医院的

露天广场,协助转移地震时还在手术台上的病人......近日,大家又正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普及抗震救灾的有关知识。我们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大家在为战胜这场灾难战斗着!谢谢各地科普作家和科学小说研究、创作者以及专家学者们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地震灾害发生后半小时,胡锦涛主席就做出指示,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就紧急行动起来。温家宝总理不到3小时就已经坐上飞机飞往灾区。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都到了绵阳市和绵阳市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看望地震的受伤人员。

我们看到,在地震灾区,是凝聚产生了力量,是团结诞生了希望,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灾区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重要保障!中华民族经历经数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靠的正是强大的民族精神。我们身处灾区亲眼看到,灾区人民上下一心、干群一心、军民一心、前方后方一心,一切为了救人,一切为了抗震救灾!

震后几分钟,在绵阳城区南河路的十字路口,一位刚从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台上抢救出来的老太太被放在大树旁,两位年轻的医务人员认真守护着她。周围的人赶快为她让开地方,有几个人轮换为她拿着输液瓶......那时停水、停电、通信中断,大家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人们对这场大地震也不象现在了解得那么多。

今天我们还看到,从废墟中救出的一位80多岁的老人,她在医务人员的护理下,用微弱的声音说:“我是被埋后又被救出来的......家里的人我不知道怎么样了......”

......

现在,在强烈的地震荡灾害面前,一条好的经验、一句关切的叮嘱、一声由衷的问候,都成巨大的暖流,鼓舞着灾难中的人们,感染着各地群众和网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灾难无情人有情,越在危急时刻,越能看出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尽管抗震救灾已经过去100小时,但我们绝不言弃!不抛弃、不放弃!当前仍处在抢救人员的关键时刻,只要有一线希望,大家就要尽百倍努力,决不轻言放弃。

  我们的抗震救灾,靠的是全民之力,举国之力。灾区人民正振作精神,互相帮助,重建家园。尽管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但是在灾难面前,我更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抗震救灾的巨大胜利!

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我们十分感谢各地的科普作家和有关方面对我们的关心与支持!也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积极投入到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用我们的聪明和才智,为灾区的民众解忧,为困难的同胞送暖。地震灾区的科学救援和灾区重建,正是科普作家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大家可以以多种形式宣传抗震救灾急需的科学知识,我们认为这也是当前抗震救灾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然,我们个人的力量也许是微不足道,但中国的科普作家们,从来就有着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我们呼吁各地的科普作家们团结起来、行动起来,运用多种形式作好抗震救灾有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为这场战斗提供更多的智力保障;我们希望大家努力创作更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去鼓舞正在英勇奋战的人们!

科学小说网愿与大家一道,为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战斗的胜利而效力,欢迎大家与我们联系,并肩战斗!非常欢迎各地科普作家把您对抗震救灾的献计献策;心得体会和经历地、听到见到的身边感人故事及时告诉我们,以便及时提供给大家;我们也愿尽力为灾区的困难群众和网民作好各项服务,不管您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凡需要我们帮助的,我们都可以立即与您取得联系,并以最大的努力为您提供支援和服务,我们的抗灾救灾专用信箱是:master@chinasnw.com;联系电话:0816-2295044。

让我们共同为夺取这场抗灾救灾战斗胜利努力作出更多的贡献!

科学小说网

2008年5月17日

出处:科学小说网

**************************************************************

强烈地震中的科普作家们

柯晓 2008-05-21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科学小说网的一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网站维护工作,突然地动山摇,书柜倒塌,墙壁裂缝......这是四川省绵阳市南河路一幢七层楼房的顶层,科学小说网的一个工作室就设在这里。

强烈地震发生了!他来不急转移,死死地抱着摇晃的门框,眼睁睁地看着屋内的东西倒塌,墙壁裂缝......

“你怎么还不跑!”地震刚停,妻子着急地打来电话,妻子是绵阳市中心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正在忙着从医院大楼里向广场转移病人......

这时网站设备、通讯设施、办公地严重受损,手机不通,他立即抓起摄像机、像机往楼下冲去......

他记录了自己看到的震后绵阳南河路大街情况和人们的救灾情景......然后来到绵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大楼前的广场.这时,一些病员正在紧急地从医院高楼往这里转移;有的危急手术不得不在广场上进行......他遇见了妻子的同事,请她向妻子转报平安后,便开始协助医务人员作起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口渴了、肚饿了,他才发现刚才还没有来得急换衣服,带上一分钱......

在这次强烈大地震中,科学小说网就在那幢七层楼房的顶层工作间,一天也没有中断工作......

全国各地的科普作家们关心着汶川大地震,很快都表示将和灾区的科普作家一道为抗震救灾出力。科学时报新闻中心副主任、《科学小说在中国》作者麻晓东2008-5-13 14:20:00给科学小说网主编汪志发来邮件说:“汪老师,您好。惊闻绵阳在此次震灾中也受灾严重,不知您那边是否一切安好。特表示慰问并送去我的问候与祝福,祝您全家平安健康!”

河北科普作家李钟模,是在地震后第一个给通科学小说网打来电话的人。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对科学小说网的工作十分关心,纷纷以多种形式向灾区人民表示慰问,对科学小说网的工作表示支持。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在给科学小说网的信中说:

“抗震一线的同事们:

时间快到了。我们这些外出工作的人,将与在北京的全院一起,和全国一道,哀思在地震中离我们而去的人们。在这古老土地上生存的一个大家庭,经历了数不清的劫难;活着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考验。这些历练,造就了一个举世无双的伟大人民,创造科学成就的人们。

第一次让我吃惊地发现,科学小说网更新没有停顿。我在想,地震在持续。多危险。你们是怎么工作的呀。于是,我试探着写了一封邮件。

又一次让我吃惊的是,你们来信了。而且,是一封十分深刻的来信。我在想,科学的源泉就在于此。

我们始终在关注你们第一线的同事们。请多保重。

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中国代表处的王永龙 博士也向科学小说网主编汪志发来邮件,他在邮件中说:

“汪志先生: 您好!

惊悉噩耗,四川汶川地区包括绵阳发生强烈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几次打电话去您的办公室没有回音,衷心希望您和您的家人平安无事!!!

我们对遭遇困境的四川人民和绵阳人民表示强烈的同情和慰问。希望四川人民和绵阳人民在政府、人民子弟兵和各界人士的支援下万众一心,抗击灾害,平安度过难关,重建美好家园!

王永龙 博士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中国代表处 ”

王永龙收到科学小说网的回邮知道汪志的手机号后,很快又和汪志通了电话。贵州的科普作家在电话、邮件不通的情况下,只好试投邮件给科学小说网负责人进行询问,并在信封上注明“此信乃询问地震消息,务请诸位先生设法转达。谢谢!”台湾作家黄海、辽宁岫岩作家周乃东以及美国、英国的朋友们也纷纷给科学小说网负责人打电话、发邮件,对受灾地区和科学小说网表示关心。

绵阳市的北川、平武、安县等地都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绵阳城区也受到影响,科学小说网的办公地和设备、通讯设施受损严重,但工作人员仍在这里坚持工作。连日来,科学小说网准确地上传了地震有关信息,通过互联网、电话等多种形式宣传、传播了几千篇有关抗震救灾和灾区防疫的知识等。

5月17日,科学小说网发出《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致各地科普作家的一封信》。这封信得到了各地科普作家的积极响应,作家李兴春很快给科学小说网发来了响应的信件:

“科学小说网各位老师:

绵阳是这次震灾的灾区之一,衷心希望各位老师平安!希望您们的家人朋友都平安!我们不能亲赴灾区,为灾区做的事不多,只能捐点款,献点血,略尽绵薄,但真诚的祝愿和对遇难同胞深切的哀悼是和全国人民一样的。我本人一定响应科学小说网的号召,在适当的时候拿起拙笔,用文字祭奠亡灵,表达我们共同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

很快,上海的姜云生先生送来了他的祝福诗《山崩了,还有......》;中国作协会员、西藏作协会员、拉萨作协副主席杨从彪(洋滔)送来了他的抗震诗抄(组诗)......

19日23时,接到预告称绵阳将发生余震,当地居民紧急疏散,但余震并未发生。20日绵阳也没有感到大的余震。此时是2008年5月21日中午12时50分,科学小说网的工作人员仍在七层楼顶层的工作室内坚持着工作......

出处:科学小说网

*********************************************************

“ 我知道这个人是谁!”

杨晓东 2008-06-09

2008年6月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发表《科学小说网在强震中坚持工作》后,在网友中引起反响,不少网友向科学小说网发邮件、打电话,对科学小说网的抗震救灾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希望科学小说网的同志们注意安全,保重身体。浙江科普作家陈福民在给科学小说网负责人的电话中说:“你们吃苦了!望保重,祝贺你们在抗震救灾中所取得的成绩!”北京的学者十分关心科学小说网工作人员的安危,他们在给科学小说网的邮件中说:“请注意安全。你们在前线。将在外,需要阵前应急处置好。我们都是战士。只有保存自己,才能继续参战。安全第一。望多保重。”辽宁科普作家周乃东在给科学小说网负责人的邮件中专门引用了《科学小说网在强震中坚持工作》中的一段话:“——他们没有向任何人伸手,全靠自力更生,在抗震救灾中唯持着这些机构和工作的正常运转。近日,人们常常看到他们中有一个白发工作人员,总是背着大包,不停地从七层楼上,到七层楼下,有人问他:‘这么热的天,你老背个包做什么?’意思是你这么怕!他笑着说:‘这就是我的家,躲灾嘛!’其实他是背着一批极为重要的科普资料和科普收藏品,他要与它们共存亡!因为他认为,保护好这些重要资料和科普收藏,并不是某个人、某个科普组织的事,因为它们从一个侧面,在反映着中国科普和科普创作事业的历程!”周乃东在引用了这段话后激动地说:“ 我知道这个人是谁!”周乃东是第二届蜀道杯科学小说征文评选活动一等奖获得者,专门到四川省绵阳市参过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科学小说”征文颁奖会和科学小说的学术研讨,对文章中所说的“白发工作人员”有所了解,他知道,这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献身于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事业,在培养科普新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创办了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绵阳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博物馆、科学小说网等科普机构,受到各地专家学者科普作家等的好评,钱学森、冰心、温济泽、成思危等专门接见了他。他所负责的一些科普工作,曾得到科技部、文化部、中国科协、中国作协、中国科普作协等有关方面的肯定。周乃东在他的邮件最后还专门向这位“白发工作人员”表示“问候和致敬!”

出处:科学小说网

**********************************************************

地震中的一位老人 精选

已有 8547 次阅读 2008-10-13 07:46 |个人分类:日记随想| 地震, 科普, 科学小说, 绵阳市, 中国科技城

绵阳市——国家正式命名的唯一的一个“中国科技城”,那里有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有著名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也有中国彩电巨头长虹,两院院士就有28人。

绵阳市成立了一个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办有全国首家科学小说网。

汶川特大地震使绵阳市受到严重影响,绵阳市这个科普创新基地和科学小说网的办公室、博物馆展室、物品陈列室等均受到严重破坏。墙壁破裂,部份垮塌,连同电脑、扫描仪、摄像机等几十台设备,各种损失在千万元以上。

但是,网友们惊奇地发现,科学小说网内容更新没有停顿!地震后,科学小说网准确地上传了地震有关信息,通过互联网、电话等多种形式宣传、传播了几千篇有关抗震救灾和灾区防疫的知识等。

报道文章《科学小说网在强震中坚持工作》中说:“他们没有向任何人伸手,全靠自力更生,在抗震救灾中维持着这些机构和工作的正常运转。”

“近日,人们常常看到他们中有一个白发工作人员,总是背着大包,不停地从七层楼上,七层楼下,有人问他:‘这么热的天,你老背个包做什么?’他笑着说:‘这就是我的家,躲灾嘛!’其实他是背着一批极为重要的科普资料和科普收藏品,他要与它们共存亡!”

他那大包里装的,是钱学森、高士其、冰心、温济泽、卢嘉锡、秦牧等我国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科普作家关于科普和科学与文学结合问题的通信、题词、讲话录音和真迹。

这位在余震中一直背着大包的花甲老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几十年如一日宣传推广“科学小说”,献身于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事业的汪志先生。

中学时代,他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亲眼见到了经常来学校和他们联欢的苏联专家一夜之间全部撤走的情景……这一切促使他开始思考:中国落后,中国需要科学!

1966年,刚过20岁的他写下了《科学小说的时代精神——看科教电影的启示》,正式提出“科学小说”的概念。1981年又创作了《科学小说浅谈》,系统地讲述他对科学小说的认识。

他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创办了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科学小说与科普创作博物馆以及科学小说网等科普机构,受到各地专家学者和科普作家等的好评。钱学森、冰心、温济泽、成思危等专门接见了他。特别钱学森院士还看了他的科学小说《无名岛上》,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而且他几乎每年都能收到钱学森的信件。钱老在信中不断鼓励:“继续努力并取得更大的成就!”,并说:“科学小说是科普的一个好形式,因为它把一个科学问题通过人物和故事变得使人容易懂,喜欢看。”他所负责的一些科普工作,得到科技部、文化部、中国科协、中国作协、中国科普作协等有关方面的肯定。诺贝尔奖获得者莱昂莱德曼教授很有兴趣地参观了“绵阳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博物馆”,许许多多国内、外科普专家对他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科学普及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的《论科学小说》和主编的《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以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科学广播剧《无名岛上》等受到好评。美国的LOCUS杂志载文介绍了汪志的“科学小说”研究。芝加哥、洛杉矶、夏威夷等地的图书馆收藏了汪志的许多作品及相关资料。

原中科院院长卢嘉锡亲自为他负责的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题写了会名。在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第一次大型综合性国际科普学术盛会——’2000中国国际科普论坛上,汪志提出和研究的“科学小说”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他宣读的论文《中国的“科学小说”与科学传播—──兼论科学与文学结合》也在会上受到好评。来自国际科普作家协会、国际公众科学素养促进中心、美国芝加哥科学院、英国科学和工业博物馆、纽约《时代周刊》、著名电视频道“发现”、美国《科学》周刊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科普作家协会等的一些代表和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对汪志几十年来的探索给予了肯定,不少人还专们为他题词、签名留念。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主任乔恩.D.米勒专门和汪志就他提出和研究的“科学小说”问题进行了交流,在听了汪志的介绍后乔恩.D.米勒连声说:“很好!很好!”。

然而面对“市场经济”,他的公益科普事业工作困难重重,所负责的一些公益科普机构目前还只有靠自己想办法来维持……;因为经费,由冰心、秦牧、康振黄为顾问,卢嘉锡题写书名,他为主编的《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在出版1-5册后,也进展缓慢;他曾把稿酬、奖金捐给了科普事业,他还自称是“探索路上失败者”……

前几天我突然看到,他在我博文《换一句话 》下写了一段长篇评论,他说:青水洋教授(这句话)换得好! “换了一种心情,生活的质量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样的改动,不仅使我们对他能有更全面的了解,也增添了我们对克服困难、珍惜生命的信心和勇气!

我知道,他这是在鼓励我!

联想到不久前,陈小林网友在我博文《“特殊的课堂”——学写科学小说》下写的一段话:一位科普作家在看了科学小说《特殊的课堂》以及网友们对这篇作品的评论后,激动地对他的同事和朋友们说:“我们应该向科学小说《特殊的课堂》作者和他的网友们致敬!”

这位科普作家我知道就是汪志先生,是他一直在鼓励我写科学小说。可惜根据我的身体情况和我的能力不会很好满足他的期望,但是他追求的中国科普事业我会尽力的!

在这里,我向科学网上的网友们呼吁:

大家来关心中国的科普事业,为其出谋献策!

把你们宝贵的科学知识和写博的文学功底,为国民,特别为青少年写一点精彩的科学小说,为我国的科普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向对科学网上的科学家寄予巨大期望的汪志先生致敬!中国需要更多的为科普事业不懈努力的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青水洋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73-42442.html

上一篇:诺贝尔奖——想起了高行健

下一篇:超颖材料与“穿墙术”

收藏IP: .*| 热度|

当前推荐数:7 推荐人: 武夷山 王汉森 刘玉平 曹广福 王德华 杨秀海 wxpscut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评论 (18 个评论)

IP: 222.211.31.* |赞赞[18][游客]来访者 2008-10-18 18:55

向“7岁的孩子”敬个礼!也谢谢[19]楼 评论人:wxpscut 先生!我们认为,就算13亿人中仅有一个“7岁的孩子”喜欢我们的“科学小说”,也说明我们这些年的工作没有白做,孩子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我们想,如果所有的“科学小说”研究、创作者们;支持这项探索的冰心、卢嘉锡、温济泽、秦牧等等先生在天有灵,他们看到wxpscut 先生的这个评论也都会是为之高兴的 !现在,强调科学与文学结合、重视教学的综合性,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物等问题,已是大家所共同关注的。我们的“科学小说”研究并不只是为了写小说,它是通过“科学小说”问题在探索科学与文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探索“科普创新”。所以我们在科学小说网(www.chinasnw.com)不仅有“科学小说研究” “科学小说作品”栏目,还开辟了“科学新视野”“观点”等等,就是为的能给“科学小说”的研究、创作者及爱好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参考。成功与否对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杨汝清教授和汪志老先生”及我们都作了这些努力,留下了我们这个努力的过程,而且现在在13亿人中我们还看到有一个“7岁的孩子”在对我们的工作表示喜欢,我们真是太高兴了!汪志先生在《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第五册后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假若今后有一天,我们那些出色的科学家们、学者们和祖国的建议者们,在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没忘记丛中某些作品曾引起他的一点点兴趣,给予过他一丁丁点儿启示,对他学习和事业的成功产生过些小小的影响,那么对我们,就算是一种极大的安慰了!”。谢谢您,wxpscut 先生!也请代我们谢谢您“7岁的孩子”!如果您愿与我们联系并告之通信地址,我们将向您“7岁的孩子”!赠送汪志先生主编的《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科学小说网一工作人员,联系邮箱:chinasnw@chinasnw.com

IP: 202.38.199.* |赞赞[17]wxpscut 2008-10-17 22:41

谢谢杨汝清教授和汪志老先生,我7岁的孩子很喜欢看您们的科学小说,谢谢!

IP: 60.176.224.* |赞赞[16][游客]新江 2008-10-17 15:55

我现在还没有搞清,中国人是不爱看科普,还是没人写出好科普?大概两者都有吧?

IP: 122.234.117.* |赞赞[15][游客]liuwenjin 2008-10-16 11:18

好的作品能带动科学小说的发展,挖掘、培育写作人才是关键。汪志先生辛苦你了!大家都有责任啊!请绵阳政府多扶植,作出当地的品牌来,成为中国科技城的一个亮点。

IP: 58.38.23.* |赞赞[14][游客]xiaoping 2008-10-15 19:14

可敬的老人,使年轻人汗颜!

IP: 125.65.55.* |赞赞[13]mysn 2008-10-15 14:44

网上搜索科学小说四字,得到汪志的更多信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专门委员会理事”,“全国化工先进科普工作者”。“‘科学小说’问题的提出和系统研究者,被誉为‘我国科学小说的奠基者’”,“是‘广播系统工程’和‘生物无线电’的提出与研究者,前者已经科技成果鉴定,后者也开始被推广应用”“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以广播对话形式系统普及一门知识的《沼气的制取和利用》,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硕士生撰写有辅助教材,出版发表有新闻、论文、科学小说、散文、科普文章等各类作品500余万字。”“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首批‘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名单上......科学小说网被正式列入其中。”“‘节约·环保·文明’科普征文活动......科学小学网五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北京市科协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刘英24日来到科学小说网的所在地四川省绵阳市,并对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和部份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刘英对汪志说:‘你们的科学小说网我看过,办得不错......那天在中国科协召开网络科普联盟会议时还表扬了你们。”“科学小说网等17家单位为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系列活动组织奖荣誉。”“四川省社科联普及部部长李泽敏一行,专程到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进行考察和调研......李泽敏连说:‘没想到!’‘真难得!’他认为‘对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这样的优秀典型要多宣传、再提升,要充分利用汪志长期从事科普工作和科普研究的经验,把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打造成更有特色、更有影响力的科普基地。’”“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被绵阳市社科联授予‘绵阳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称号。”“著名敦煌艺术教育专家史敦宇访问了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并题写到:‘弘扬敦煌艺术,汪志科普传天下’。”“中国科协普及部2004年2月9日写信给......汪志,对他‘多年来积极参与科普创作,热心倡导科学小说,为发展科普创作事业做出孜孜不倦的努力表示衷心的钦佩和感谢。’”“以笔者收集到的资料,汪志应该是全世界第一个提出‘科学小说’概念的人。”汪志“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中国科学小说探索的《从中国古代文学看科学小说》《我国近代学者的探索与科学小说》《科学小说在中国的兴起和走向世界》三篇论文在国内外引起反响。”“汪志的名字将永远与‘科学小说’相伴随。”......

IP: 123.232.69.* |赞赞[12][游客]灶王爷 2008-10-15 00:33

向汪志老先生致敬!!!中国的科普事业任重道远需要国家的大力资助,需要掀起一股热潮形成一股潮流!中国科学小说网要成为全民族的共同爱好!!

IP: 222.211.27.* |赞赞[11][游客]信使 2008-10-14 20:37

汪志在谈到大地震的经历时说:“......我正在电脑前对科学小说网进行维护。突然,楼房开始震动,最初还以为又是有人在搞装修,正聚精会神工作的我没有把这当回事。大楼越摇越凶。‘地震!’我马上意识到。这时对门一幢楼里的人们已开始往楼下跑。转移已来不急了,我很快躲进一个门框内,死死地抱着那门框的木头。地动山摇,楼房也跟着拼命地抖,紧接着就是猛地几下,我实在是有些忍不住了,眼睁睁地看着房内的墙壁在开裂,书柜在倒塌,一些东西砸到了我的身上.....‘强烈地震!’这时我的感觉是楼象要垮,心想:‘这回完了......’就在我认为这下要完了的时候,大楼的晃动停止了。屋里乱成一团,被打翻在地的传真机、电脑等设备、重要图书资料、收藏品等等已使我已无法走动、迈步......这就是公元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我在四川省绵阳市南河路科学小说网一个工作间所亲身经历的‘汶川大地震’。就在这一刹,面对着科学小说网的站内设备、通讯设施、办公地严重受损,手机不通,我本能地立即抓起摄像机、像机就要往楼下冲......我跑下了楼,很快用像机......记录了我看到的震后那一刻,绵阳城区人们展开的抗震救灾景况和现场..... 当我来到绵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大楼前的广场时,一些病员正在紧急地从医院高楼往这里转移;有的危急手术还不得不在广场上进行.....正在人群中忙碌的妻子发现了我,忙递给我一盒米饭,并把我强拉到一个空地上坐下:‘不许动,把东西给我们看好!这么大岁数,不要再在这里来添乱!’......5月12日晚上的十点左右。当我来到三弟家时,那里已挤满了人,都是三弟家的亲友。就在这不久,一个从北川跑了好多个小时才到绵阳的学生来到了这里......小孩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全被埋在了北川老城的废墟下......这个小孩是我三弟媳弟弟妻子的侄儿......就是这一群人,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一共失去了6个亲人......四弟现在在检疫、检验部门工作,他白天去九洲体育馆参加安置灾民和执行公务,晚上就去河堤上陪他的岳父、岳母.....舅父今年八十岁......我和他女儿商谅后,去强行把老俩口弄到了三弟这里来的。那晚上舅父老俩口睡在沙发上......我很快又回到那幢七层楼房的顶层工作间,而且一天也没有中断过在这里的工作...... ” 摘自:http://www.chinasnw.com《题记:平凡的人用平凡的回忆和努力告慰亡灵—写在汶川大地震百日祭-我在绵阳城区感受“5.12”大地震》

IP: 58.38.17.* |赞赞[10][游客]maxiaoj 2008-10-14 14:21

两位花甲老人如此热心科普,应该会感动“上帝”的。

IP: 222.67.156.* |赞赞[9][游客]huhao 2008-10-14 08:23

1,培育好的作品是关键。

2,争取出版商和影视制片商发“慈善”心,照顾科普事业。他们有不少好的编辑和运行人员,他们能把死的说成活的,难道对人民大有好处的科普他们就没办法了吗?找他们帮忙。

3,有点影响后找中小学推广,这里市场大啊。

IP: 210.73.2.* |赞赞[8]王德华 2008-10-14 01:04

愿汪志老先生安康!

IP: 218.15.10.* |赞赞[7]老修正传 2008-10-13 22:13

民科也很伟大,我看还是不需官科染指好!官一来,一圈养,味将大不同!

IP: 58.38.29.* |赞赞[6][游客]yuanfang 2008-10-13 16:28

中国需要科普!青少年需要科普!所有人都需要科普!科普要变成一个考核指标!凭良心干,很难啊!

IP: 58.38.31.* |赞赞[5][游客]willar 2008-10-13 13:54

科学家写科普是责任,是义务,但现在靠的是良心,从这点出发汪志先生了不起!

IP: 59.41.252.* |赞赞[4]曹广福 2008-10-13 10:56

我同意孟津老师的观点,科普既面向普通老百姓,也面向知识分子,所以科普应尽可能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IP: 58.38.24.* |赞赞[3][游客]老彭 2008-10-13 09:55

科学小说是科普的一种好形式!这可能不大好写,很多人不敢尝试,应该鼓励科学家和有条件的作家写科学小说。写的人多了,好作品就出来了。向汪志先生致敬!不要放弃!

IP: 58.38.17.* |赞赞[2][游客]yuguilin 2008-10-13 09:04

原来不知道,小小绵阳这么厉害啊!谢谢介绍!准备去看看科学小说网。

IP: 222.67.159.* |赞赞[1][游客]xiaotong 2008-10-13 08:34

向汪志先生致敬!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学习他那种为中国科普事业不懈努力的精神!

科学小说网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蜀ICP备150207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