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
||
1
以书为桥连通世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2023-06-24 中国作家网>>新闻>>各地文讯 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行 以书为桥连通世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来源:文学报 | 傅小平 2023年06月24日10:25 6月15日至18日,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BIBF阅读推广形象大使,已经连续五年担任、且将继续担任这一职责的作家刘震云在16日于图博会现场举行的“‘故事沟通世界’——刘震云对话30国汉学家”活动上表示:“BIBF强调的‘链接’,一个是倡导‘引进来’,把各个国家好的出版家、作者、出版社都引进展区。另一个是呼唤‘走出去’,把中国作家、中国的出版人推到世界上各个图书节上去。” 从某种意义上说,BIBF正是这样一个以书为媒介搭建起来的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中外出版交流合作平台。本届图博会超过2500家中外展商携20多万种图书参展,其中1500多家中外出版及相关机构线下参展,展会期间举办1000多场专业大众文化活动。据统计,为期四天的图博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含意向)2000项。其中,达成各类版权输出意向和协议1387项,引进意向和协议502项,达成合作出版意向和协议111项。20多万人次入场参观。 本届图博会,上海近30家出版社携近2000种图书参展,集中展示上海出版“走出去”的优秀成果。展台上精选了传播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的优质出版物,包括《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等一批精品主题出版物,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承担的国家“走出去”重点项目外文版“文化中国”系列丛书中的《五十件珍宝里的中国文化简史》等70余种新品种和长销品种也赫然在列。丛书以中国文化为核心,以英语直接编辑,在海外书业市场出版发行,总规模已突破400种,累计出版近70种英语版新书,重印73个印次,重版率达53%;22个品种被译成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累计品种数近50种,读者群体分布于欧美亚太43个国家地区,累计发行140多万册。 诚如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灵茜所说,BIBF不仅是一个书展,还是集中了解中国文化、推进跨文化交流的平台。由于疫情的阻隔,该出版社已经有接近四年未访华,因此也就格外期待这次疫情结束后举办的以线下为主的国际展会,毕竟数字化并不能取代面对面的交流。自2017年进入中国以来,该社一直把参加BIBF作为每年的重点项目之一。“因为在全球秩序不确定性增加的今天,我们认为BIBF的重要性还会继续提升。” 跨国合作,深化中外文化交流 事实上,和很多国外出版社一样,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一直高度重视开展中国的业务,也因此在中国开设办公室。李灵茜介绍说,该社在中国的业务有两个重要方面:首先,寻找各个学科领域的顶尖学者作为该社的潜在作者,发表他们具有原创性的、能够解释中国问题的最新理论研究。“同时,我们也希望可以将更多优质的原版学术作品推介给中国的读者,因此我们的市场和销售团队也在积极与中国的学术机构、进出口公司和零售商合作,向包括中国各大图书馆、高校研究机构、学者在内的机构和个人用户推广我们社的学术内容。” 据了解,该社迄今已与多家中国的学术机构展开多项合作。今年,该社就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SIS)和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IISS)合作举办了“国际关系理论前沿”系列研讨活动。当然,该社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李灵茜表示,本次参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BIBF的平台,继续推进中西学术交流,一方面向广大国内读者、机构和图书馆介绍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最新的书目和重磅套系,比如在艺术领域最重要的“梅隆艺术讲座”套系。同时也希望能够和中国的读者以及合作伙伴面对面交流,了解大家的反馈和建议。“从2022年4月开始,我们的中国团队开始为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提供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独家营销代理服务,因此我们这次也带来了这家出版社的新书参展。这应该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的全学科新书首次在国内集中亮相。” 相比而言,商务印书馆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合作可谓源远流长。两家出版社合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后于2003年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几代辞书编纂人秉承同样专业的精神,合作出版了以“牛津进阶”学习型词典系列、《精选英汉汉英词典》为代表的一系列精品工具书,“商务—牛津”已经成为中国英语学习的顶尖品牌。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双方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展,目前已涵盖词典、读物、基础英语学习、融媒体产品等领域,以权威、优质的内容惠及广大英语学习者。图博会现场,两家出版社联合举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10版)新书发布会。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表示,两家出版社合作40余年,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果,得益于双方高度契合的出版理念,以及一代代商务人和牛津人的努力奋斗。“希望双方未来进一步扩展合作领域,探讨融媒体等领域的深度开发,共同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成立于2019年的接力—东盟少儿图书联盟,则可谓中国和东盟出版交流合作的典范。接力出版社社长黄俭介绍说,通过这个平台,双方迄今已达成500多项版权意向,接力出版社共有220种图书走进东盟以及南亚各国图书市场,东盟和南亚的优秀童书也在中国出版。联盟推出的“中国—东盟童书合作计划”,在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尼泊尔的少儿出版机构的支持下,出版了35种中国优秀的原创图画书。而作为该联盟组织举办的重要交流项目之一,中国—东盟少儿出版阅读论坛也已成功举办两届。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表示,2019年10月,来自东盟六个国家的10家出版机构代表,来自南亚的两家出版社代表和12家来自中国的少儿出版社代表参加首届中国—东盟少儿出版阅读论坛,以“当下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和童书出版现状”为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2021年9月,来自东盟六个国家的13家出版机构和来自南亚的两家出版机构代表与中国童书出版人,就“后疫情时代中国和东盟童书市场的变化及合作策略”进行深入探讨。而在前不久举办的第40届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书展上的“中国—东盟少儿出版研讨会”以“少儿图书——共同的需求,共同的爱”为主题,是第三届论坛的第一场。在图博会现场举行的第二场活动中,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斯里兰卡分会主席、斯里兰卡海王星出版社社长丹尼斯·库拉顿加等嘉宾,深入研讨“中国与东盟童书出版合作的多种可能”。 期刊合作也是全球出版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暨全球图书总裁汤恩平介绍说,该集团已通过提供授权,让中国内地700多所大学和机构能无缝访问其高质量的期刊、书籍和数据库资源。该集团还与中国机构和学会合作出版了近200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质量期刊,成为目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最大合作伙伴。此外,仅2022年,该集团旗下3000种期刊中的2200多种,就为中国作者出版了超过8.9万篇文章,涵盖所有主要学科领域。每年,该集团还为中国研究人员出版数百本学术书籍。汤恩平表示:“我们在中国的使命是将中国科研人员的最佳研究带给全球科学界,促进全球科学合作,同时为中国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最佳内容、产品和服务。” 从“到世界去”到“在世界之中” 以此对照,中国文学期刊的梦想,也是促进全球文学合作。就像《十月》杂志执行主编、评论家季亚娅说的那样,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似乎一直在追赶世界文学的潮流。经过几代翻译家、出版家的不懈努力,到了今天,中文的阅读和书写姿态终于发生了变化,相比前代人的“到世界去”,我们比从前更深切意识到“在世界之中”。由此,《十月》杂志于今年创办了“全球首发”栏目,邀请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南非作家库切、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日本作家平野启一郎、俄罗斯作家沃多拉兹金等,将他们从未发表过的新作,经由俄语翻译家刘文飞、法语翻译家董强、阿拉伯语翻译家薛庆国、日语翻译家秦岚等的译介,在该杂志以中文形式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发表。 恰如季亚娅所言,如果从前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存在“时间差”,现在我们更需要强调“同时性”。而首发外国作家新作的《十月》杂志,就构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文学现场。比如2023年第1期,石一枫的北京海淀小区,万玛才旦的西藏,梁衡的北方农村土炕,刘汉俊的楚地青铜,与勒克莱齐奥的毛里求斯岛,共同组成某一种世界故事的版图。“这些作品对于现实经验的书写与呈现,溢出了我们通常阅读与理解中的关于中国与世界的刻板印象。中国文学因而变成一种有参照系的文学,广大读者们也因此获得关于同时代外国作家当下写作实况的更真切的感受。” 作为“全球首发”概念的最早提出者和栏目的共同策划人,首都师范大学燕京讲习教授刘文飞对此有切身的感受。他曾经促成中俄两国的两家《十月》杂志进行互动交流,举办“中俄《十月》文学论坛”,促成两家杂志“莫斯科故事和北京故事”的互译和出版;还曾和《十月》一起策划“世界文学期刊概览”专栏和“北京世界文学期刊高峰论坛”。在图博会前一天于北京“十月SKP会客 厅”举 行 的“‘全球 首 发’:从中文 起航——文学期刊现场中的世界视野”活动上,刘文飞介绍说:“全球首发”栏目所有作家作品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首发,中国读者读到的时间早于母语读者。也因此,俄罗斯作家沃多拉兹金专门为中国读者创作了《水镜的裂隙》,发表于《十月》今年第2期。“它同时也是一篇写给同行、特别是中国同行们的小说,写作前,他还特意与我讨论创作提纲,最后以‘作家的劳动’为主题,创作出了这篇作品。”在刘文飞看来,《十月》近些年已经拥有了国际化文学背景,“全球首发”是它顺理成章的延展。 也因为有了这个栏目,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顺理成章向勒克莱齐奥约稿,勒克莱齐奥就把自己最喜欢的新作《护身符》给了董强。《十月》于今年1月发表了这篇小说后,法文版小说集才于2月在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出版。以董强的观察,中国对世界文学的翻译,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传统。“我们对世界文学的介绍是全面的,而且是同步的,这是我们优越于其他国家的地方。就法语来说,这十几年法国连续出了三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莫迪亚诺、埃尔诺,每次诺奖信息发布的时候,我们都发现已经有中文译本了,这在其他语言和国家中不一定做得到。”董强进一步表示,在翻译领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说后译,另一种是同声传译。而“全球首发”意味着那边话还没说,你这边就先听到了。“这说明中国的翻译水平之高,以及翻译覆盖的领域之广,而翻译的水平正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文学阅读群体。‘全球首发’可称之为‘文学同传’。”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薛庆国看来,《十月》杂志的这个栏目,让中国读者得以在世界文学同时性的坐标中来看中国文学,或者在中国文学内部看到世界文学。因为他翻译了阿多尼斯的多部诗作,也因为阿多尼斯对中国情有独钟,当薛庆国跟他约稿时,他几乎是不加思索就同意了。“阿多尼斯曾14次来到中国,早在1980年第一次到访时,他就受到夏衍等20余位中国作家的热情接待,当时他就预言:‘中国这个现在看起来还有点另类的国家,用不了多久就会创造另一个世界。’”2018年那次访华,阿多尼斯更是留下了一本中国题材的诗集《桂花》,薛庆国因对《桂花》的翻译,先后获得“袁可嘉翻译奖”和“鲁迅文学奖·翻译奖”。这一次约稿,也可以说是这位大诗人中国情缘的延续。 多少有些出乎《世界文学》编审秦岚意料的是,当平野启一郎欣然接受约稿后,还表示十分期待“全球首发”作家们的线下交流,并特意提出希望可以与勒克莱齐奥进行现场交流,也特别期待中国读者的反馈。而《十月》杂志的这次成功实践也证明,中文杂志可以借鉴世界文学版图中的来自不同语言、国别的传统,使之成为世界文学的宽广平台。但几位嘉宾也不约而同谈到,中文要成为世界一流的文学语言,我们的文学期刊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期刊,还需要处理好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传统的关系,找到中文自身的文化主体性。 在世界文学的坐标上讲好中国故事 而找到“中文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中国作家,如何在世界文学的坐标上讲好中国故事。诚如《白洋淀上》作者关仁山所说,他写这部小说,力求把一枝一叶考察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新时代中国的巨变,以及新时代中国人的气质,才能让海外的读者正面地了解当代中国。同时亦如《热雪》作者王松所说,新时代山河壮阔、山乡巨变,要求作家用中国方式来讲述中国沃土上的中国故事。在写作过程中,他深切感触到中国乡村中蕴含着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内质,文化的“胎记”决定着具体地域的人们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思维逻辑方式乃至语言的表达方式。“新时代的巨变正在将传统文化不断激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乡间重焕生机与光彩。” 两位作家是在中国作家馆首场活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海外版权推介座谈会中做上述表示的。自设立以来,中国作家馆已持续12次在北京图书博览会亮相,成为北京图博会上不可忽视的文学风景,也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图博会现场,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等出席开馆仪式并为中国作家馆开馆。吴义勤代表中国作协致辞。他表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聚力推进;“中国文学盛典”品牌效应初显;“作家活动周”成功举行;文学“跨界破圈”潜力彰显;与芒果TV等的战略合作扎实推进;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以及“一带一路”文学联盟影响日隆……各项创新性、开拓性举措呈现出稳中有进、生机勃发的良好态势,推动新时代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焕发出新气象。 今年主宾省是湖南省,湖南作家、批评家水运宪、王跃文、贺绍俊、阎真、彭东明、龚旭东相聚“中国作家馆”,以“时代的回音”为话题展开对谈。水运宪说,他写《戴花》,并不担心年轻人对这类题材会有“违和感”,“关键在用心用情,有了强烈的代入感,让读者感到一种精神享受,时代的隔膜其实并不重要。”王跃文说,他在《家山》里写的所有的故事,都源于从小听到、看过的故事,从老一辈人所讲述的他们经历的生活中,他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延续。阎真用“贴地而行”来形容他的长篇新作《如何是好》,生活本来的面貌在小说中被如实描摹。在他看来,伟大的作家不能够离开对生活痛感的表达,如何在太平盛世中不回避地写好生活的痛感,是对这个时代作家的真正考验。彭东明说,他的《坪上村传》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村庄,即他的老家。越是面对熟悉的生活环境,下笔越难,也越容易动情。他写老家、老村、老屋、老友,就是想通过村庄的变化以及众多人物命运的转变来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变与不变。 同样,作家何建明写《茅台——光荣与梦想》,看似写一个企业,写酒文化,他真正要写的实际上是茅台从中国民间企业发展壮大成强大民族品牌的那种精神,这就是酒背后文字的味道,这就是我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理解的味道。也因此,在图博会现场,评论家张陵说,可以把这部作品看作是对一个民族品牌的文化密码的解读。评论家梁鸿鹰说,何建明的创作给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真正地打开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一种开阔的思想、开拓的视角来反映当代社会生活。 与此相仿,汪国真的诗歌则是如硬笔书法家庞中华在图博会现场举行的《汪国真诗文全集》分享纪念会上所说,不只是积极阳光地影响了一代年轻人,至今也依然深受读者喜爱。汪国真于2015年去世后,不少读者和朋友希望他的胞妹汪玉华能系统整理汪国真的诗文,于是从2016年开始,汪玉华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了诗文全集的收集、整理工作,作家出版社适时出版这套书,也得以让读者了解汪国真作品的真正神韵。据统计,汪国真曾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2009年入选中央电视台评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名代表人物之一,同年入选《中国青年》杂志评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十名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文多次被收入中小学教材,他的诗集发行量更是创有新诗以来中国诗人诗集发行量之最,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 正因为在世界文学的坐标上,讲好了中国故事,中国作家的作品才得以陆陆续续“走出去”。本次图博会上,一批新近问世的文学名家新作对外输出版权。意大利勒尔玛出版社CEO罗伯托·马尔库奇亲自携新鲜出炉的《花腔》意大利文版现身“李洱长篇小说《花腔》意大利文版新书分享会”,他期待这本书能在意大利广为传播。据了解,《花腔》已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韩语、英语、捷克语等多个语种。其法文版再版多次,德文版也在德国广受好评。作家鲁敏的长篇小说《金色河流》也受到多家海外出版社的关注和好评,已输出俄罗斯文、塞尔维亚文、哈萨克文、马来文等四个文版,英文版由英国翻译家、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得主韩斌领衔翻译,并已收到几家英美出版社的报价。图博会上,还举办了“《金色河流》土耳其文版版权输出签约仪式”。 此外,叶舟的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输出了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阿拉伯语、泰语、尼泊尔语等多语种版权。湖南文艺出版社也与俄罗斯尚斯国际出版集团,就《戴花》《北爱》《国术》《彩瓷帆影》的俄文版版权输出进行签约。近年来,该社致力于原创精品文学图书对外译介,已向21个国家输出图书64种。如此,诚可谓印证了土耳其卡努特国际出版公司总编辑丹尼斯·克齐泽的话:“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度和兴趣越来越高;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下,世界需要中国的智慧。” 首设“网络出版馆”,出版新业态引发关注 本届图博会的智慧和用心,也体现在主办方对展会内容的深化和拓展上。为吸引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阅读爱好者,营造全民参与的阅读氛围,本届图博会继续升级BIBF绘本展、BIBF美食图书展、BIBF菠萝圈儿国际插画展,并倾力打造首届BIBF艺术书展,推出世界礼物市集,共同组成五大特色展区,满足参展观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尤值一提的是,本届图博会首次设置“网络出版馆”,增加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出版新业态展览展示,并通过多个体验项目,增强展会的互动性、参与性。该馆聚焦网络文学和游戏国际化发展取得的成绩,致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与全球合作,立体推动“走出去”。网易、腾讯、三七互娱、抖音、四三九九、bilibili、阅文等国内网络出版企业参展,设立网络文学联合展台。 图博会期间还举行了首届网络出版发展论坛。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在主旨演讲中指出,网络出版是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互联网时代广有影响的文化业态,具有跨越国界的基因,有着共享发展的内驱动力。近年来,中外网络出版同行坚持品质至上、坚持创新创造、坚持互惠共赢、坚持科技驱动,推动网络出版成为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的代表性行业之一,成为跨越山海、影响广泛的国际性文化产业。腾讯、索尼、网易、育碧、三七互娱、拳头游戏、阅文集团、超级细胞、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等企业和单位负责人围绕“坚持开放创新 促进交流合作”主题作了演讲。 诚如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专任研究员李安所言,网络出版馆的设立拓宽了中国文化出海的通道。而当下以网络文学、游戏等为代表的网络出版,也正逐渐成为文化出海的重要形式和主流方式。以阅文集团为例,该集团已与企鹅兰登等66家海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向全球多地授权数字出版和实体图书出版作品900余部。同时,起点国际也上线了2900余部中国网文的翻译作品,这些作品包括仙侠、奇幻、都市、科幻等多元类型,覆盖英法俄西日韩泰等13个语种,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圈粉”。 据由阅文集团与《环球时报》旗下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网文出海趣味报告》显示,起点国际的读者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读者数量最多,巴基斯坦增速最快。其中,Z世代读者占比超过75%,展现出中国网文在海外年轻人中的强大吸引力。截至2022年底,已有九部中国网络文学的翻译作品阅读量破亿,讲述当代女性奋斗故事的《许你万丈光芒好》阅读量突破四亿,高居榜首。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IP产业链发展日益成熟,由网文改编的有声、动漫、影视作品在海外也广受欢迎。以影视为例,《庆余年》《赘婿》《锦心似玉》等网文IP改编的影视作品不断登陆海外电视台和主流视频平台。其中,《庆余年》第一季完播不久后,迪士尼就预购了第二季的海外独家发行权。 值得一提的是,发轫于中国的网络文学创作机制和产业生态,也正在海外落地生根。一批海外读者走上了网文写作道路,网文出海正从全球共读走向全球创作。《2022中国网文出海趣味报告》显示,起点国际已培育约34万名海外原创作家,四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30%;上线海外原创作品约50万部,都市、西方奇幻、东方奇幻、游戏竞技、科幻成为前五大题材类型。 显而易见,通过阅读中国网络文学,乃至宽泛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海外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正如通过本届图博会,中国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阿尔及利亚文化和当代阿尔及利亚。作为本届图博会主宾国,阿尔及利亚携本国文化艺术作品和代表团与中国读者见面。在占地约500平方米的阿尔及利亚展区,除了展示精美的铜器、陶瓷、传统服饰等多种阿尔及利亚传统手工艺作品外,还有800余种图书。图书涵盖文学、艺术、小说、诗歌、人文和自然科学等多个主题。展区工作人员表示,阿尔及利亚的文学作品涉及国家独立、种族和阶级等多个议题,作家们善于跳出固有文化圈,试图挖掘全人类的困境和人性的复杂性,探索文化认同和自我认知等主题。 这也可以说是不同国家、地区的作家们共同的心愿。就像刘震云说的那样,文化交流是世界上最节省成本的交流,它会穿越政治、社会、宗教、经济等各个层面,而文学关乎人的生活、人的情感、人的灵魂,会促成文化交流往纵深发展。“渴望交流,是每一个民族,包括每一个生物基本的渴望。通过BIBF,中外作家、读者之间,将建立起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的‘链接’关系。” 据中国作家网-文学报 |
||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