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交流]->科学小说网关于征集改版意见的函

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1

科学小说网关于征集改版意见的函

2023-05-04

科学小说网关于征集改版意见的函

科学小说网是一个专项门反映以科学小说问题为突破口,探索科学与文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和科普创新的网站。互联网传入中国并开始实用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利用网易当时开始提供的免费空间,创办了这个科学小说网。网站经过九十年代的试运行,2001年经绵阳市公安局、四川省通讯管理局文件批准、正式登记注册,颁发备案编号,成为“国内首家‘科学小说网'站”、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成员、我国首批审定公布的“绿色网络文化产品”,也成为了互联网上较早出现的一个专门反映科学与文学结合的科普华文网站。网站经历了我国多次对互联网的检查、整顿,均审定为合格,并一直运用中国互联网初期的技术保证正常运转,被有人称为是“我国互联网上的一块活化石。”2006年2月23日人民网发表《从科学小说网的经验看科普创新》,2010年6月14日中国科普作协主办的“科普作品网络推荐”发表《科学小说网办出特色》。网站为我国“科学小说”研究从文字向网络、新媒体的过渡和网络科普、科学传播的新媒体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钱学森、冰心、成思危、温济泽以及曾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的裴丽生、高潮等,也先后接见过有关人员。原中国作协主席马烽、人民文学副主编秦兆阳等也曾写信对与此有关的科学小说研究等工作表示关心和支持。包括科学小说网在内的“科学小说”的有关工作,先后得到科技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协、中国作协、中国科普作协、中国互联网协会和网络科普联盟、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等等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和帮助。2004年2月4日,中国科协普及部在给科学小说网创办人、主编、中国作协中国科普作协会员汪志的公函中说:“首先对您多年来积极参与科普创作,热心倡导‘科学小说’,为发展科普创作事业做出孜孜不倦的努力表示衷心的钦佩和感谢。”“先生信中提到的科学与文学结合的问题确实非常重要,这也是进一步提高科普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和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并对汪志与科学小说网等有关的一些工作给予了肯定。“科学小说”研究和科学小说网也引起了很多科学传播和科普理论工作者的重视。“科学小说”的研究、创作,一直是在和有关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活动相结合,“科学小说网”也是一个专门反映这方面情况及相关科学文化知识的网站。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日报等国内一些新闻媒体都作过与此有关的报道。

钱学森于1996年6月17日在家中接见汪志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阐明了科普的重要,提出和重申了他的很多重要观点,包括广播科普和科学广播剧、科学影视等等问题。钱学森说:“科学小说是科普的一个好形式,因为它把一个科学问题通过人物和故事,变得使人容易懂、喜欢看。”钱学森淡泊名利,忠于祖国,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教育和鼓舞着参与科学小说网工作的所有人员,大家决心认真学习钱学森,以促进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为己任!冰心也专门题词:“科学小说是引导青少年走上科研之途的动力!”著名作家秦牧认为有科学小说网参与协办的“蜀道杯科学小说征文评奖”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在国内尚属首次,因此意义是十分重要。”原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温济泽说:“对科学小说与科幻小说的区别的几点看法,我是同意的。”原中科院院长卢嘉锡为蜀道杯科学小说征文评选题词:“繁荣科普创作,促进四化建设”,原四川省人大副省主任、科协主席康振黄为科学小说的题词写道:“探求科学文艺结合规律,繁荣文艺,发展科学。”著名作家马识途希望:“为创作更多更好的科学小说而努力!”等等,曾任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的章道义、著名诗人梁上泉等等也都写信或题词对“科学小说”研究表示了关心和支持。

  科学小说网在取得正式编号运转的二十多年中,全国有数百万人次参加了科学小说网参与或主办的公益性科普培训和活动,不仅培养了科普新人,还推荐出了像上海交大教授杨汝清以及上海吴苡婷、周玉洁,广东骆丁光、肖韬华,北京殷学波、段煦,浙江陈福民、强亦忠、沈镇中,山东于启斋、贺维芳,陕西周竞,广西、柳林、莫克、莫君、杨涉钦,江苏苗虎、吴金城,河北李钟模、高玉芳,湖南可敬,西藏杨滔,云南郭进民,福建李慧慧、章程、赖仲达,辽宁王德风、李治宽、周乃东,黑龙江苗向阳、孙怀川,吉林李继学、安徽钱荣斌,骆丁光,四川李维先、张大放、金芳、陈奎、刘文传、,郁小萍,明月,台湾章杰、范贤娟、许芳慈,澳门张靖坪等等一大批较有影响的科学小说作家和科学小说作品,以及我国著名作家、科普和科幻小说作家梁衡、叶永烈、松膺、刘兴诗、魏雅华、董仁威、郑军、星河等等创作的科学小说。曾参加过这些活动的青少年,有的今天还成为了一些方面的专家学者,有的走上了领导工作岗位。科学小说网所反映的以“科学小说”问题为突破口对科学与文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探索,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写小说,它实际是在新形势下对“科学传播”、“科学与文学结合”、“科普创新”进行的一个探索。国内外一批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科普作家和网友们,对这项研究及有关科普活动的支持、肯定和所给予的指点、帮助,更促进了中国“科学小说”和科学小说网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特向大家多年来对本网的关注、支持表是衷心地感谢!现在,中国“科学小说”已经在多方面取得了成功,而且开始走向世界。这方面也有科学小说网的一份功劳。当前,一个打破区域、所有制、行业界线的“科普创新合作新机制”,在中国(绵阳)科技城开始启动,参与这个合作新机制的各个方面,将按照自身所批准的业务活动范围和法规许可从事的活动,与其他参与机制合作的单位定期进行联系和信息、经验交流;学术、理论研讨;活动、项目合作等,科学小说网也正在积极协助推进这方面的工作。面对新的形势,科学小说网拟进行改版,特广泛征求意见。欢迎各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和网友们对如何进一步办好科学小说网和网的改版提供宝贵意见,更欢迎赐稿和参与有关合作。具体意见和来邮可发到mysn_88@163.com邮箱。谢谢!

科学小说网

2023年5月4日

科学小说网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蜀ICP备15020757号-2